□本报记者张晓帆
实习生秦文峰
“心脏”出事供水堪忧
“青岛一共21座加压站,40台变压器,87套机泵,336个高低压控制柜……”18岁的张圣杰从职业学校毕业后便进了水厂,现年48岁的他对岛城自来水加压站了如指掌。
从进厂第一天起,他每天便有了一个雷打不动的习惯,上班先对电机“嘘寒问暖”。“发动机转动的过程中发热,温度过高就会出问题。”张圣杰说,对于这些机器而言,也得“望闻问切”,他只要将手往发电机上一放,便能精确感知到里边的温度,将耳朵放在上面一听,便知道机器是否运转正常。
如果居民家中的自来水是血液的话,加压站就像是心脏。由于青岛是丘陵地带,自来水从水厂出来后需要经过加压到达位于各个山头的33个贮配水池,然后再经过管网流入千家万户。随着城区的发展,用户逐渐增多,特别是近几年,七八月份的高峰期,供水量一次又一次刷新历史最高纪录。
“泵站每天都在超负荷运转,一旦发生问题,即使有贮水池,全市的供水也会受到影响。‘心脏\’一旦出问题,供水堪忧。”张圣杰说,当时他大部分时间都待在机房里,时刻观察发电机的温度,总算平稳度过了这个阶段。
他就是“活电路图”
5月10日,在河西加压站控制室内,张圣杰指着一排排“文件柜”说,这是加压站里重要的组成部分——高低压控制柜,里面密密麻麻排列着各种标有符号的电线。张圣杰说,这些控制柜里平均有200多根线路,有的多达300多根,每根线都有自己的分工——有的管电压、有的管电流,336个高低压控制柜加起来就是近7万根线路,只有熟知每根线的功能,才能快速找出控制柜内的故障原因。
“图纸早已经印在他的脑子里了,他就是‘活电路图\’,门儿清!”青岛水务海润自来水集团加压站副处长刘忻这样评价张圣杰。不管是哪里出了故障,张圣杰都能马上找到控制线并排除故障。
设备老化需要更新换代。但是电不能停、水也要正常供应,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厂商派来的专家没人敢接这个活儿。加压管理处便找来张圣杰。张圣杰为此专门到有过改造先例的单位去学不断电改造的有关技术。
因为年代久远,一些线路已经没有了明确标识,但一条线接错,就容易出事故。“最难的一次,整整找了30多个小时。”张圣杰说。一轮整修以后,张圣杰成为了“活电路图”,200多条线路,他闭着眼睛就能知道该插在什么地方。该设备控制系统的生产厂家听说后,特地聘请张圣杰作为专家,提供技术指导。
创新改造年省电费1000多万元
“跟这些电气设备打交道还是挺有意思的,你能从不断更新升级的设备和技术里面找到很多门道。”张圣杰这样说。
张圣杰把找“门道”视作兴趣,给公司带来了直接利益。加压站管理处加压供水覆盖区域面积广,站点多、线长面广、机泵设备众多,用电量占运行成本的大头,节电成为降低生产成本的关键。
集团公司调整加压供水运行方式,张圣杰发现四流路泵站变压器富余容量较多,便将其变压器降为250kw/A,此一项每年为加压处节省电费13.5万元;上苑路泵站接收运行后,在不购置变压器不投资的情况下,张圣杰与供电部门签订了最大需量协议,每年节省25万余元……在张圣杰的分析研究和建议下,加压处对多个站点变压器容量进行科学调整,从2006年至今,为公司节约了电费近1000多万元。
“2014年,海润自来水集团针对观象山加压站配备贮水池间歇性开机模式,决定探索实行首例无人值守模式。”张圣杰介绍,无人值守运行撤下4名员工,按每人每年薪资7万元算,实行无人值守,每年仅薪资可节省28万元。目前,青岛已经有4个这样的加压站实现了无人值守运行。
新闻推荐
□记者王磊报道本报讯5月28日下午,中甲联赛第11轮上演“青岛德比”,青岛黄海队主场3:2力克青岛中能队,继续稳坐中甲“领头羊”位置。双方贡献一场进球大战。第26分钟,黄海队获得...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