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6月25日讯(记者付晓晓李晓哲)6月25日,在岛城“七项治理义务奉献日”活动中,市七项治理总指挥部办公室大气和水污染治理指挥分部在第三海水浴场,组织部分机关干部、市体育总会、市潜水协会、8家潜水俱乐部的潜水志愿者、市红十字会紧急救援队、高校环保志愿者、媒体记者及热心市民,开展了主题为“让大海更加蔚蓝——保护环境,清洁海洋”义务奉献活动。
25日上午,市环保局和市潜水协会等组织的10多名潜水志愿者,在第三海水浴场进行海底清洁活动。来自岛城各个环保公益组织的志愿者和热心市民,则在沙滩上捡拾清理垃圾。蛙人们下海1个多小时,出水后并没有“满载而归”,仅捞取到少量垃圾。有潜水员表示,随着社会各界环保意识的增强,如今海底比以前干净多了。
据青岛市环保局宣教中心副主任李荣介绍,清洁海洋的活动已经连续组织了好多年,以往只是清洁海滩的垃圾,近两年开始把范围扩大到整个近海海域。李荣表示,游客留在沙滩上的啤酒瓶、烧烤扦子、罐头盒和食品袋等垃圾若是被海潮带入海里,将对游泳爱好者或游客造成人身伤害。此外,许多海洋生物易把塑料制品当食物吞食,但塑料制品在动物体内无法消化和分解,造成海洋生物健康受损甚至死亡,最终会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同时,垃圾入海也可能会引起海水水质恶化。
由于需要下海清理垃圾,本次清洁活动吸引了很多岛城“蛙人”出动。市潜水协会秘书长张连玉介绍,岛城几大海水浴场都比较适合开展潜水活动,平时市潜水协会也会组织潜水俱乐部的志愿者,在岛城几大浴场开展海底清洁活动,相比其他浴场,第三海水浴场海域的礁石较多,礁石间的缝隙更容易留存各类垃圾。
据了解,潜水员要克服水压对身体的影响,还要背负20公斤的氧气筒、绑上10公斤左右的铅块,再加上其他潜水装备,40公斤左右的负担需要很强的腰腹力量来支撑。所以,此次下海打捞垃圾的潜水爱好者都是经验丰富的“老蛙人”。一位潜水员告诉记者:“今天最深潜入了水下5米,受洋流的影响,这也是垃圾积存比较多的地方。”但记者看到,他随身携带的网兜里,清理打捞上来的垃圾并不多,基本是饮料瓶、塑料袋、食品袋等,其他几位相继上岸的“蛙人”也都“收获寥寥”。
市七项治理总指挥部办公室以“迎接建党95周年,营造本市旅游旺季优美环境”为主题,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组织全市各级机关党员干部和群众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七项治理义务奉献日”活动。全市各级各部门机关工作人员13000余人深入社区、广场、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等区域,以环境卫生整治为重点,清扫保洁,治理脏乱。6800余名市民踊跃参加。
新闻推荐
暴走诱发足跟疼?岛岛真得给您提个醒 下载半岛客户端领大礼:夏季免费治疗骨关节疾病
夏日来了,不少老人向岛岛(半岛客户端)反映:本来有骨关节病,现在不疼了,浑身轻松了,甚至可以去海里游一圈,崂山也可一日游。却不想,一等到秋凉,就哪都去不了了,只能“宅”在家里疼。岛岛为您...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