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6月25日讯(记者丁扬通讯员徐元伟)6月25日,青岛市2016年世界海洋日暨海洋生物资源增殖放流公益活动——青西新区专场正式启动,据悉,今年青西新区争取各级资金340余万元,在琅琊湾、黄家塘湾、灵山湾等放流中国对虾、梭子蟹、牙鲆鱼等1.5亿余单位。截至目前,中国对虾、梭子蟹等已完成放流任务。根据近年来增殖放流评估调查显示,放流综合投入产出比可达到1:10。
25日上午,记者跟随黄岛区海洋与渔业局工作人员一起前往鲁海丰海洋牧场。在现场记者看到,各种鱼苗被装在一个个盛有海水的封口塑料袋中,等待游入大海。其中,牙鲆长度在10厘米左右,黑头鱼的个头则相对大一些,每个达到15厘米左右。放流开始后,现场二十几位市民代表纷纷拿起装满鱼苗的袋子,走到放流滑梯旁边,揭开袋子将一袋袋的鱼苗通过滑梯倒入大海。
“今天放流的主要是牙鲆和黑头鱼苗,除此之外,根据目前育苗技术成熟度、经济价值高低以及是否为当地优势经济品种,放流的品种还有对虾、梭子蟹、金乌贼和西施舌。”现场海洋和渔业局工作人员介绍,尽管现在放流的都是些苗种,但经过三到五个月的生长,到了秋季休渔期结束,鱼虾就基本成熟可以捕捞了。
此次增殖放流行动吸引了不少市民到现场参加,看着一条条鱼苗从自己手中放出,然后游进大海,不少市民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这一刻。“今天来参加这个活动心里非常高兴,海洋是我们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资源,我们都知道过度捕捞给海洋生态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希望通过我们增殖放流行动,为恢复良好的海洋生态出一份力。”现场参与增殖放流的市民张先生告诉记者。
“实施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和修复水生生态,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现场工作人员介绍,今年,为进一步贯彻落实青西新区工委、管委“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建设美丽新区”战略部署,深入推进渔业资源养护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加快打造富饶蓝色粮仓,根据青岛市2016年世界海洋日暨海洋生物资源增殖放流公益活动实施方案要求,新区围绕“放养、祈福、健康、平安”的主题举行了青西新区专场活动。
新闻推荐
这名志愿者,走出了“国际范儿” 太平角社区居民李秀云多年来热衷公益,“感谢状”攒了一大摞
[凡人歌]本报讯(记者高晓飞)今年67岁的李秀云,瘦瘦高高的,别看她弱不禁风的样子,但是她却时常游走在国际舞台,身为一名志愿者,她多次在国际赛事服务他人。如今的她虽然从国际志...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