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正涛在工作一线。80后、年轻二代农民工、高中毕业、高层次人才、进城买房、“全国状元”……似乎前后并不搭配的几个名词,却在青岛即墨纬编工姜正涛身上一一实现。作为青岛市数以万计纺织工人中的一员,姜正涛把这个普通的岗位做到了极致,在全国纺织行业纬编工职业技能竞赛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国“织娘状元”。除此之外,他还和同事在工作中钻研全国布匹难题,把瑕疵率大大降低,年增加效益过百万。这样一位1982年出生的年轻二代农民工,是如何从普通蓝领成为一名优秀的青岛工匠的呢?
4秒钟接线功夫超强
“其实我们的工作,在古代应该叫做织娘。就是那种家庭作坊式的工作,一般都是女工,很少有男的。”说起自己的工作,姜正涛一脸羞涩。不善言辞的姜正涛拿出一大摞比赛证书堆到记者面前,最值得注意的是一份“全国技术能手”的证书,“这个证书来得不太容易,这是全国的比赛,去的都是全国范围的能工巧匠,都是高手啊,我在这个比赛中获得了冠军。”姜正涛自豪地说。
记者了解到,姜正涛参加的是全国纺织行业纬编工职业技能竞赛,备受纺织业关注,属于国家级二类竞赛,共设立穿纱套布、排针、更换错针、找错针、接纱五个项目,姜正涛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记者在生产车间看到,正在织布的机器上上百条纱线紧密排列,纱线非常细软,几乎一勾即断,“只要是纱线断了,机器就会立马停下来,我们的工作就是需要迅速地把纱线接上,让机器继续工作。”姜正涛在现场演示了接纱线的步骤,普通工人需要十几秒甚至更长时间,姜正涛最快只需要4秒即可完成。
从打工仔到省首席技师
姜正涛2002年进入青岛即发集团颐和公司的时候还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刚进厂时,姜正涛从学徒工开始慢慢磨练,每天都早早来到公司苦练基本功,虚心向老师傅请教,晚上回到家里仔细总结当天学过的内容。姜正涛一步一个脚印,从操作2台织机到操作4~5台织机,从学徒工成长为一名熟练的纬编工,在他从事纬编工的这段时间里,每年的质量指标都达到99.8%以上,质量、产量都高于全厂平均值,他多次被评为公司“先进工作者”,2006年还被集团公司授予“集团标兵”荣誉称号。
2015年,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年度山东省首席技师名单,姜正涛榜上有名。据介绍,山东省首席技师管理期限4年,在管理期内享受省政府津贴,并纳入山东省高层次人才库。自此,这个高中毕业的“农二代”打工仔实现了完美蜕变。
攻关难题增效百万元
敬业爱岗,刻苦钻研,恪尽职守,任劳任怨,这是对姜正涛“工匠精神”的中肯表述。除了在常规操作技术上做到速度和效率上的“冠军”外,姜正涛还和同事一起对操作技术进行革新,“我们在2009年成立了质量攻关小组,针对车间中产生的高弹坯布停车痕问题展开了技术攻关,通过走线、调整机器咬合紧密、调整变频器等措施,使这个车间中产生的技术难题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姜正涛说,坯布瑕疵点的数量从活动前的6.83个/匹降到活动后的2.61个/匹,年经济效益过百万元。姜正涛所在的质量攻关小组被评为“2013年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
拜在姜正涛门下的“徒弟”越来越多,每次培训新职工他都会将自己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每一名工人,反复解说、反复操作演示直到新职工完全明白为止。经他培训过的新职工有20多人,都成为了公司的骨干。
文/图本报记者郭振亮
新闻推荐
耍心眼办假证,专项整治拘留俩 开发区交警对石化区油罐车交通违法行为进行专项整治
本报讯(记者周晋华)记者从青岛开发区交警大队获悉,为确保辖区内道路行车安全,打击油罐车交通违法行为,坚决遏制和有效防范油罐车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结合区内开展的道路交通违法行为专项整治...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