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 即墨新闻 胶州新闻 平度新闻 莱西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青岛市 > 青岛新闻 > 正文

旧档案记录着小楼沧桑 变身地质之光展览馆前,几度易主,曾经增造

来源:半岛都市报 2016-06-14 00:00   https://www.yybnet.net/

翻开档案

申请单上的种种疑问

斑驳的旧纸里,记载着这栋小楼的过往。

在院子里,韩乐庭主任和工作人员向记者展开了一张一张的旧档案,这些档案来自于青岛市城市建设档案馆,虽然都是复印件,但每一页纸似乎都经过岁月的洗涤。它们记录了原业主贺清一次又一次申请变更房屋构造,又几度改变主意的全过程。

我们先来看第一张:1936年8月14日向青岛市工务局提供的营造请照单,贺清标注的家庭住址是滋阳路96号,当时展览馆的建筑面积是十八公亩五十六公厘,即为1800平方米,比现在1600平方米的庭院要大一些。建筑地点标注的是太平角一路第十七号地。湛山二路1号以前曾为太平角一路16号。当时的设计师是唐霭如,保证人是建美事务所,营造厂尚且未定。在这里,通过建筑概况,我们可以了解当时小楼的一些原貌:底脚:乱石;墙壁:红砖;柱身和梁:白松;屋面:大红瓦。建筑费额:1000元,预订租额:10元。计划四个月内完工。

由此可以看出,此时的贺清正在准备着手对原有的建筑进行规划增建。普通的两层小楼不能满足这位电力大亨的居住需求。

根据这张请照单,我们来一一揭开上面的疑问。

第一,贺清是谁?

他是上海电力公司总裁,是位美国人,英文名P.S.Hohkins。上海电力公司的前身是中国最早的电力企业上海电光公司,1882年由外商集资银10余万两在上海公共租界建成。1888年改组为新申电气公司。1893年由租界工部局购买,改为电气处。1929年复由美国电气债券股份公司以白银8100万两收买,改名为上海电力公司。除日本占据租界时期外,其总裁始终为贺清。“1935年,英国人魏希德将别墅让渡于来青消夏的美侨贺清”,韩乐庭告诉记者。那一年,上海电力公司发展正如火如荼,他们向国民党政府缴纳法币150万元取得西区专营权,而且公司的发电能力不断扩大,1935年增至18万千瓦,售电7亿余度。事业稳步发展,贺清决定来青岛避暑休假,便看中了湛山二路1号这栋小楼。

根据贺清递给建美绘图事务所的一份设计请求表来看,当时的贺清是英国国籍,年龄为56岁,职业:商人。国籍的变换说明贺清往来于美、英,他是否早与魏希德相识尚且不知。

第二,唐霭如是谁?

湛山二路1号门口的挂牌显示,唐霭如是中国建筑师,而武胜关路8号的克立比克依别墅上,也写着唐霭如的名字。

在建筑师名录上,标注着唐霭如生卒、籍贯不详,但他是青州海岱书院第三代学生,从海岱书院走出来的学生,不乏教育家、地理学家、矿务专家、工程师、建筑学家、医学专家。在这些杰出学生名录中,也有唐霭如的名字,记为“交通大学毕业,铁路工程家”。

根据青岛市工务局勘察单显示,1936年在青岛期间,唐霭如住在吴县一路3号,1937年在对湛山二路1号进行增建修改的同时,又对武胜关路8号进行了建筑设计,这两栋楼虽然外墙立面不同,但同样有圆柱形阳台设计,可以说有异曲同工之妙。

多张图纸

贺清曾打算两次改造

固定的格式,空白处,挥洒着硬笔和毛笔旧迹。一栋楼房的改建,经历了一道道从申请到勘察到备案,再到延期申请的过程,程序有条不紊,工序却异常繁杂。

1936年10月16日,营造厂初步确定:振兴营造厂。然而,半个多月后,1936年11月2日,距离上次申请已经3个月的时间,工程还未启动,营造厂又变成了“未定”,同时,有新的设计技师加入:日本人大西久雄。这次计划6个月完工。工期一拖再拖。1936年11月6日,工务局终于给下达了营造通知单,要求工程在1937年5月6日之前完工,花了两个银元,贺清终于领到了合法的手续。

在档案里,夹杂着大量的设计图纸,1936年10月11日,有两张相似的图纸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一张出自于大西久雄之手,一张来自于唐霭如,显然,两人的设计方案基本统一,也得到了贺清的认可。在图纸中,可以看出建筑的旧貌和新增部分,与现在屹立于湛山二路和太平角一路拐角处的地质之光展览馆基本相同。

时间继续推进,工程稳步进行。《工事说明书》上详细地记录了每一道工序所用的材料,包括地盘、墙基、墙脚、墙身、梁架、地板、搁栅、天棚、楼梯、雨水管等。

然而,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顺利,漫步于八大关别墅群里,贺清开始心猿意马,回想大西久雄和唐霭如的设计,好虽好,但还是不够惹眼。于是,这位电力大亨又开始广发英雄帖,准备招募贤才再次增筑。1937年5月21日的《青岛市工务局执照展期声请单》中透露了这一讯息。此时,建筑已经完成大半,但没能在限期内完成,贺清的居住地也从滋阳路搬到了莱芜一路42号。在声请单上,营造厂确定为振兴,原来打算于1937年2月6日到5月6日完工,工程延后的原因是“业主人欲更改房图,只因材料高贵又照原图作”。

那么,到底贺清打算怎么改?虽然新的设计没有成行,但从工作人员提供的图纸中,记者还是看到了电力大亨的“野心”。

两张相似的图纸来自于外国建筑师穆留金(作品:韶关路28号雷华士别墅)和日本设计师大西久雄,时间是1937年10月18日,图纸上显示,之前的工程还在建筑中,而第三次增造的部分更为复杂,门口处的汽车房改造成房间和汽车房连体的三层建筑,靠湛山二路,一道拱门连接院内正楼和新楼,拱门上是两层楼梯,可从住所楼层直接进入汽车房,根本不用出门,刮风下雨都可以脚不沾湿地坐上轿车,出入宅邸。

大西久雄标注的图纸上,顺便留下了贺清别墅的邻居:太平角一路18号的戴世珍别墅(美国圣公会宣教师,1916年来华传教)和湛山二路3号的魏希德别墅。

计划最终落空,是建筑材料费用过高?还是日本侵占青岛打乱了原来计划?我们不得而知,最终,这栋小楼以如今的面貌深藏在太平角之中。本报记者张文艳

建筑是历史文化的载体,直观地显现了人类的精神面貌,集结着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诸多密码,同样建筑也是解读一个城市的文化气度与精神气质的最佳媒介”,作为青岛地质之光展览馆总负责人,西部管理中心主任韩乐庭说。正是因为他们对老建筑的深刻解读,也使得他们为太平角打开了第一扇门:湛山二路1号。这栋欧式别墅建于1931年以前,85年来,它几度易主,几经改建和微调,最终以地质之光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本期,老建筑的故事主角便是近期刚刚开放的湛山二路1号。

打开太平角之门

我坐在崖石上,放眼四顾,看见了一个从未见过的景色”,这是苏雪林对《太平角之午》的赞美。

太平角,在青岛,是与八大关媲美的风景胜地所在。“这里的建筑群兴起于上世纪20年代,上世纪30年代是高峰期,到了上世纪40年代基本形成规模,涵盖了20多个国家的建筑风格,当年别墅里居住的大部分是商人、外交官、传教士以及政府政要”,韩主任说,正是因为如此,这里一直非常神秘,虽然出生在青岛,“小时候却很少能够到这里来”。

幽静、葱郁的区域里,地质之光展览馆就坐落在一隅:湛山二路与太平角一路交叉路口。

1931年,弗拉基米尔·乔治·尤力甫设计的图纸兑现。一栋两层石头楼拔地而起,它隶属于英国人魏希德。“小楼是太平角区域不多见的一座全部由花岗岩砌成的楼宇,虽无豪华之貌,却尽显古朴之象”,韩主任说。

庭院里的花草树木给人清新之感,看似朴素老旧的时光剪影,却带给游人曼妙无尽的风情。各种植被有的尚且年轻,有的则已是七八十岁高龄,它们和建筑一起静默着,然而,却又向人诉说无尽的过往。在负责人高迎的带领下,记者参观了展览馆室内室外,李四光的著作、发现的岩石和外孙女捐赠的物品,都再现了一代地质学家的风雨历程;而在青岛拍摄的照片一下子拉近了观者与李四光的距离,我们踩过的土地,李四光来过。

风景只为懂得的人而生,可街道风景为每一个平凡的过客而生。童年被拒之门外的经历,让后来参与管理太平角区域的韩乐庭觉得,应该让老百姓真正走进来。于是,6月1日,由公司自筹资金建设的地质之光展览馆开放,除了专业的地质展览,还为游客考虑了配套服务。原来的汽车房改造为咖啡厅,提供简餐和软饮服务,院子里有供游人歇脚的座椅,洗手台、啤酒桶,都为游人设置,甚至配有驱蚊器,为乘凉而备,“我们下午4点半闭馆后,附近的居民还可以到院子里来游玩”。

结束采访,从院子里出来时,听到有游人赞叹:“这里真漂亮!”作为青岛市民,倍感骄傲。

新闻推荐

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下周启动

本报6月13日讯(记者魏海洋)13日,记者从市教育局获悉,本市即将启动2016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工作,有意申请教师资格的需要在6月20日至28日进行网上申报。教师资格认定申请人登录中国教师资...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旧档案记录着小楼沧桑 变身地质之光展览馆前,几度易主,曾经增造)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