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道教武术表演吸引了众多游客观赏。本报6月12日讯(记者郝园园通讯员战莉莉)“天下道崂山行”。6月12日上午,由中国道教协会主办的“2016崂山论道”在千年古道观青岛崂山太清宫举行。据悉,“2016崂山论道”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核心价值观”为主题,深度挖掘、整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充分展示崂山作为中国道教名山的文化风采和独特魅力。数百名学者齐聚崂山对《道德经》展开当代诠释,不少学者及专家认为应该将道德经与生态文明相结合,保护生态文明保护环境,弘扬传统文化。
据了解,“2016崂山论道”由祈福音乐会、“崂山论道”开幕式及主旨演讲、专题研讨、常务理事会、道家书画艺术展等板块组成,邀请顶级道乐艺术团体来青精彩演绎,全国享有盛誉的道教界人士和文化学者齐聚青岛崂山,探寻道家思想与智慧,拓展、丰富崂山道教文化内涵。
12日上午的开幕式上,与会人员围绕《道德经》的当代诠释、道教洞天福地与环境保护、道教文化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等议题进行深刻阐述。随后,中国(崂山)道家文化书画院在崂山太清宫弘道院揭牌。揭牌后,书画院迎来“浸润国学文化·感悟崂山道风”首场书画艺术展,邀请广大市民和海内外专家学者参观浏览。
据悉,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深深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经过2008年及2010年中国崂山论道活动等大型道教文化活动,崂山道教的文化魅力不断提升,崂山在道教文化中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与日俱增。崂山素有“海上名山第一”的美誉,是道教发源地之一。此次论坛将进一步彰显道教文化在崂山文化长卷中浓墨重彩的篇章,为崂山卓立于国内道教名山打上深深的文化印记。
近年来对崂山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了系统梳理和保护,特别是对大批道教名胜古迹进行了保护性修缮,深度挖掘崂山道教历史文化内涵,推出一批享誉全国的道教音乐影视经典艺术作品,将崂山自然风光与道家人文积淀相融合形成特色鲜明的崂山主体文化。“崂山道韵”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渐成崂山文化旅游高端品牌,而近年来关于东晋高僧法显《佛国记》的学术研究,更是将青岛崂山与“一带一路”紧密相连,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
与会专家学者表示,道家思想在秉承传统方面,在中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当中占的分量比较重,崂山作为道教圣地本身就是文化、学术、艺术的载体,是人们寻找心灵安顿,追寻内心祥和平静的地方,可以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发挥作用,成为滋养传统优秀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窗口。同时,崂山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依托独有的山海自然景观,将吸引越来越多的文化学者、高道大德来到崂山,感悟“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围绕道家经典各抒己见,深入挖掘和阐释道家经典中的积极因素和优秀思想,充分展示博大、多元、包容、开放的传统道家文化。
■观点不可为了私利破坏环境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葛荣晋在接受采访时,提及了老子的“生态文明”论。他说,切不可为了追求人类的私利,仿照人的生理形象和生存模式,任意地宰割宇宙万物的生命,严重地破坏生态环境。
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上海市道教协会会长吉宏忠认为,道教的许多价值观念,可以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却不是现成拿来,需要我们加以具体诠释。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刘仲宇认为,在国家和社会治理方面,《道德经》中有对铺张浪费时代的反思,提倡要“少私寡欲,见素抱朴”,这其实和反腐倡廉的主题是有关联的。不管是社会治理还是企业运作,都要考虑社会利益和民生福祉。
“无论是传统文化还是道教文化都需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年轻一代的传承。”南京大学哲学硕士、历史学博士孙亦平教授说。
“仅有论坛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将更多的传统文化发掘起来,让人们在旅游观光中去体验。蒲松龄的故事里有好多关于崂山的传说,我们应该多多赋予景点人文特色,这样才能让人们在观光的时候记住历史,传承文明。”著名历史学家、道教文化研究专家熊铁基教授表示。本报记者郝园园
新闻推荐
本报6月13日讯(记者魏海洋)13日,记者从市教育局获悉,本市即将启动2016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工作,有意申请教师资格的需要在6月20日至28日进行网上申报。教师资格认定申请人登录中国教师资...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