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朋友圈所发的孩子出事信息。(网上截图)
李沧万达广场海洋球池内,工作人员穿的是黄色T恤。本报6月10日讯(记者李珍王洪智)10日上午,岛城微信朋友圈内热传,在李沧万达广场的海洋球池发生孩子窒息事件。记者走访发现,青岛并没有发生此事。公安部门回应,经青岛市公安局110查证,青岛地区所有万达广场均未发生孩子玩海洋球窒息的事件。青岛网警提醒广大市民,请不要轻信和传播谣言。
“万达海洋球,有个孩子被埋了,找到时不行了,各位家长,一定看好孩子,杜绝安全隐患!”10日上午,该信息在岛城微信朋友圈内热传。据称,事发地点位于李沧万达广场海洋球池内,一个小男孩在里面玩耍时,突然失去了踪影,家长和工作人员最终在球池底部找到孩子,然而此时男孩因窒息已经没有意识。此外,该信息还配有一张照片,一名工作人员抱着一个五六岁的男孩,一名女家长痛哭。
10日上午,记者在网上看到信息后,立即前往李沧万达广场调查。据了解,5月28日至7月24日,万达广场举行“2016欢乐海洋球嘉年华”,活动场地位于二楼,球池内的海洋球深度大约有50厘米深,其中不仅有嬉闹的孩子,还有很多家长陪同,另有6名工作人员负责球池内秩序。
距球池不到10米远,有一个玩具展台,对于“万达海洋球池内男童窒息”一事,展台一名工作人员表示,10日早上她上班后,一直在现场工作,期间并未看到和听说球池内有孩子出事,此前几天,也未听说万达广场发生此类事件。记者又来到球池边一商店,工作人员表示,当天上午,他也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万达男童海洋球池窒息”的信息,而实际上李沧万达并没有这回事。
李沧万达“玩Ball”欢乐海洋球嘉年华现场负责人李先生告诉记者,微信上这张照片他们已经关注到了,能够确定这起事故并不是发生在他们这个场地里。“你看这张照片上的背景墙是淡蓝色的,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背景墙,照片中的工作人员穿的是黄色马甲,我们的工作人员都是穿的黄色T恤。”李先生说,6月10日上午,李沧万达信息部有关人员已经向他们核实过,确定没有发生类似的事故。
“这肯定不是李沧万达,我们球池里有充足的工作人员,一旦发现状况会及时反应,而且海洋球之间有空隙,即使有人埋在里面,发生窒息的可能性很小。”看到照片后,海洋球池内一工作人员表示,为了防止发生意外,工作人员对进入球池的人数有严格限制,每场40分钟,每次最多只能进入100人,儿童在进入时,要求至少有一位家长陪同,此外周边还有巡逻人员和监控设施,确保现场情况万无一失。
对此,记者联系到李沧万达相关工作人员,据其介绍,对于网传一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有待进一步考证,不过肯定不是发生在李沧万达,“对于有人造谣此事发生在李沧万达,我们可以追究造谣者的法律责任。”
据了解,发现“万达海洋球池内男童窒息”在网上热传,公安机关兵分多路,到岛城所有的万达广场去查看,均未发现此类事件。10日下午,青岛市网警支队官方微博“@青岛网警巡查执法”对此回应:经青岛市公安局110查证,青岛地区所有万达广场均未发生孩子玩海洋球窒息的事件。青岛网警提醒广大市民,请不要轻信和传播谣言,对于传播谣言引发恐慌的,公安机关将依法查处。
■链接常见游乐设施有哪些安全隐患?
1
2
3
4
■律师说法若出问题家长和游乐场都担责
提醒进海洋球池要注意这些问题
虽然本次李沧万达海洋球池男童窒息事件被证实为谣言,但游乐场安全问题确实应引起各方重视。比如,不少游乐场所没有限定人数,有些场所即便有人数限定也很难落实。尤其到了周末,现场管理和看护人员严重不足,秩序混乱。此外,一些户外游乐设施的管理人员缺乏专业培训,使儿童游乐场所成了安全事故多发地。
如果在儿童游乐场出现了事故,应该由谁担责呢?山东琴岛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恩民认为,儿童游玩区是专供未成年人玩乐的,未成年人的安全也涉及父母的监护责任在内,父母的监护不力或不到位也应对孩童的被伤害承担相应的监护责任。不能简单地把责任归咎某一方。
大多情况下,公共场所的儿童游乐区,一般标有“专供小孩游玩,儿童须由大人或家长陪同看护”等相关内容的警示牌。这种情形,商场、餐厅是否可免除安全意外的法律责任?
王律师表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赋予消费者享有安全权,孩童的人身意外伤害发生地是在公共场所设置的游玩区发生,双方已构成了消费或民事关系,公共场所的单位应对此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责任的大小要视具体事件的情况而定。当然,在安全隐患处设置警示牌告知消费者,是商场、餐厅的法定安全注意义务,只是法律责任中的一项,可以减轻相应的法律责任。但并非说,只要设置了安全警示牌,那么在游玩区发生的一切意外,商场、餐厅可免责。除告知义务外,商场、餐厅还负有对日常维护、监督等方面安全保障责任。
家长对未成年人负有监护法律责任。家长应判断游玩区的设施或项目,是否适合自己小孩年龄和身体状况游玩,尤其是有特殊身体状况的小孩,家长应格外注意。小孩游玩期间,家长必须全程陪护,提醒小孩游玩秩序,绝对不能放任小孩独自游玩,自己却办或注意别的事情。不要让孩子去玩那些特别陈旧、器械破破烂烂或者锈迹斑斑、电线裸露在外、运转时有异常声响或者有不正常摇晃等现象的游乐设施。如有发现,应及时告知商场、餐厅等公共场所的相关负责人。
家长带着宝宝到海洋球池去玩,不光要注意网上传播的这种窒息事件,还要注意其他安全和卫生问题。6月10日,记者搜索发现,海洋球池内曾经出现过碰破头,孩子被球池内的异物扎伤,球池内出现呕吐物、粪便等事件。因此,家长要带孩子进海洋球池要注意以下事项。
第一:家长要认真阅读游戏说明,注意游乐场告示牌和设施使用须知。要严格按照各种游乐项目的年龄、身高等要求去选择。不要让宝贝去玩那些不适合身高、体质的游乐项目。
第二:不要让宝贝将玩过玩具的手含在嘴里,也不能去含玩具。发现有别的宝贝或者大人有打喷嚏、咳嗽等症状,尽量带宝贝远离。要留意游乐场设备的材质说明,用砷处理过的木材、含铅的涂料等都是巨大的安全隐患。
第三:注意游乐设施栏杆间的距离,护栏之间的空隙如果在8.5~22厘米之间,宝贝的头或颈部一旦卡在里面,会导致窒息。对游乐设施进行仔细检查,确保上面没有不结实的绳索、破损后出现的尖刺、生锈或断裂的金属件等。
5
关注小型游乐设施尚无标准可循
6
对儿童游乐场所目前存在的安全隐患等问题,青岛市消保委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小型的儿童游乐设施无论是服务还是设施安全都没有标准。游玩人数、时间的限定,看护人员的素质、看护人员与游玩人员的配比,儿童进出场所时的消毒措施、游乐场所设施清洁消毒制度,以及哪些项目需要家长就近看护等等问题,都需要通过标准予以规范。工作人员表示,建议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制定小型儿童游乐设施的产品安全通则,设定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游乐设施基本安全要求,明确具体规范。强化儿童游乐场所在安全与服务方面的监管。建议卫生疾控部门与安全生产监督部门,定期对儿童游乐场所的卫生状况与设施的安全状况进行检测。
玩滑梯摔伤
有些滑梯下方没有缓冲垫,或者缓冲地垫不合标准,儿童滑下来后因地面冲击力太大,导致受伤。儿童在滑梯上打闹嬉戏,可能会从滑梯上跌落。
应对:儿童在滑滑梯时,家长要先检查缓冲地垫,滑梯是否安装牢固,扶手或是滑槽护栏高度是否到宝宝的腰部。
充气城堡倾翻
充气城堡普遍运用塑料材质,遇火易燃烧,且通常只靠鼓风机送风充气,缺乏有效固定,一旦遇到大风很危险,容易倾翻。若鼓风机断电,充气城堡会变软,儿童容易往下掉。
应对:家长尽量不要让孩子乘坐无使用登记证以及未标注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的游乐设施。
摇摇车夹手指
有些摇摇车车身较长,而儿童手臂太短,无法抓住或抓牢扶手,未配备安全带可能摔下,摇摇车机头与底板的缝隙处未安装防护装置,儿童的手指很容易伸进去,被夹受伤。
应对:儿童在玩摇摇车时,家长应尽量选择有安全带的,同时不要选择高度太高,或紧靠马路的摇摇车。
荡秋千勒脖子
儿童在荡秋千时,若抓不住绳子或者坐不稳容易摔下受伤,有些情况,儿童顽皮在原地绕着秋千链条转圈圈,可能会被绳子勒住脖子。此外,他人在荡秋千时,避免儿童从荡起的秋千旁经过,以防被撞倒而受伤。
应对:玩秋千之前,父母要先检查秋千链条的衔接口是否牢固,告诉孩子要抓住秋千绳索,不要在秋千上站着或跪着,不能在秋千周围停留。
跷跷板“摔孩”
玩跷跷板,需要两个孩子合作完成,它的隐患通常是因为坐在一端的孩子突然从跷跷板上跑开,而致使坐在另一端的宝宝来不及反应,从上面翻落下来。
应对:给宝宝选择较低矮的跷跷板,玩之前要先确定有无零件缺失、锈蚀等问题。玩跷跷板的两个孩子尽量面对面坐,不要蜷缩在跷跷板的下方。
决明子入口鼻
宝宝们都喜欢玩决明子沙坑,决明子作为一种异物进入孩子的口、鼻、耳就有可能引发大问题,比如掉入耳道会引发中耳炎,进入鼻腔可能掉入咽腔,吸入到气管造成呼吸困难。
应对:如果孩子不慎将决明子弄到口、鼻、耳内,并且能表达不舒服就要尽快就医,如果孩子不会说话,但是玩完后不停挠头、挠耳朵,也要尽快就医查看。本报记者李珍王洪智
新闻推荐
青岛会展业打造四大集聚区 规划建设西海岸和红岛会展中心,2020年经济增加值将达400亿元
本报6月12日讯(记者娄花实习生王媛)12日,记者从青岛市贸促会获悉,青岛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会展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根据该意见,到2020年,青岛市将基本建成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布局...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