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60分,是高考所有科目中分值最高的,也是每年高考全国各地最热的话题。一个作文题目牵扯着所有国人的心,为什么作文如此受到重视,在这么多年的高考中,咱们山东高考的作文都是怎样变的,有什么趋势?剖析作文题目变迁越深,记者发现,小小的作文更多的是透露整体高考改革的动向,牵动着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寻求人才培养之变。800字的小小作文,体现的不仅仅是一位学子40分钟的思想,更多的是作为一名合格人才的社会责任感和思辨精神。小作文,大学问。
■全国之变
几十年紧跟时代感
6月7日,打开微信朋友圈,简直被“作文”刷屏了。根据新闻阅读统计,“作文题”在高考新闻关注度中排名第三,最受关注的题型中排名第一。“高考作文之所以这么重要,我认为不光是因为它是所有考试科目里分值最高的题型,更因为所有人都置身高考作文之中,给你个话题,什么人都可以发表观点,有谈资。”青岛15中考点外的家长李先生一语道破大家对高考作文的想法。
从恢复高考以来的30多年间,不同年代高考作文的特点各不同,紧跟时代感。20世纪70年代,高考作文主要是命题作文和缩写、改写,关注意识形态,政治色彩浓烈,文体主要为记叙文。比如1977年命题作文“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1978年缩写《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
20世纪80年代,高考作文以材料作文为主,开始关注社会生活,强调作文与生活的联系,文体主要为议论文和记叙文。如1984年,要求考生谈对中学生作文的看法;1985年,要求考生写信呼吁解决环境污染问题。20世纪90年代,高考作文仍以材料作文为主,关注社会生活,同时注重考查考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文体主要为议论文。如1990年,就两位小姑娘对玫瑰花有刺的不同看法进行思考;1991年,就“近墨者黑”和“近墨者未必黑”展开辩论;1997年,就“乐于助人”和遇到别人碰上麻烦事时“悄悄走开”两个材料发表议论。
90年代后期开始关注自我发展,如1998年的“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21世纪,高考作文以话题作文为主,多种命题形式并存,各种形式的作文相互渗透,作文命题形式趋向多元、交融。
■山东作文
多年来山东爱整材料
2005年语文科目开始由山东自主命题,自主命题后作文题目的形式基本保持稳定,试题类型主要是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三种。细分看来,2007年、2008年、2011年都是命题作文;2005年、2009年是话题作文;2006年、2010年、2012年、2013年、2014年和2015年都是材料作文。“今年山东卷的作文也可以算作是材料作文的一种,从给出的简短几句话中把握立意。”岛城某高中的语文老师认为。这样算来,作文由山东自己命题后,作文有7年是材料作文。材料作文不仅占据绝对数量,而且近些年的作文题目全部向材料看齐。
城阳教体局教研室的高中语文教研员崔志钢认为,山东省自主命题各年度的作文题,试题难度基本上保持稳定,题型类型不出这三种类型,所用的命题材料主要是有格言警句、诗歌、哲理故事和名人事例等。“山东卷的作文题,写作主题鲜明,倡导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写作,尤其是关注智慧人生和情感体验。”崔老师说,这在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方面,在涵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行为品质方面,在推动学生传承优秀的传统历史文化方面,在引导学生具有一定的分辨能力等方面,都具有较好的导向作用。”
■弊病显现
学生作文“生搬硬套”
“但是,山东卷作文的这种命题形式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突出的缺点是进行价值预设,题目走向相对封闭,写作主体从作文中缺失。”崔志钢说。虽然崔志钢的这句话稍显学术性,但反映在考生写出来的作文上,弊病则是显而易见。记者采访不少岛城高中语文老师发现,他们大多认为,虽然山东卷给出的材料就摆在那里,但是很多学生根本不能从材料中读懂寓意,总是抛开题目材料,将事先准备好的各路各色名人或模范搬用上场。
作文变成了虚头巴脑的文章。“各种诗词格言和排比修辞纷至沓来,文章充斥着豪华阵容、华丽辞藻,充满虚情假意和不知所云的‘伪抒情\’和‘伪议论\’。”崔志钢认为,虽然每年的高考题都是新题,但是就作文而言,无论如何命题,套作依然有用武之地,成了很多考生写作文的拿手法宝,很多考生做好“素材搬运工”就可以了。“我认为,这与作文题目本身有很大关系,不能只怪考生不爱思维不爱动脑。”崔志钢说。
“但是仔细读这类高考作文,甚至是一些所谓的‘范文\’,考生缺少自己的观点,没有独立的思考,观点不明确,其实题目也不需要你表明自己的态度,因为已经预设好了。”崔志钢举例说,比如2008年的“春来草自青”作文,题目的隐含意思显得僵化唯一,就是“功到自然成”或遵循自然规律,作文立意本身就固定了,就封闭了学生的思维。
■寻变之路
2018年将改用全国卷
照搬范文、照搬别人的观点和态度,这样的作文内容不断出现,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观点和态度的作文反而少了。其实这种学生写作的弊病不光存在在山东考生身上,在全国其他地方也有出现。针对这种弊病,不少语文专家都在呼吁高考作文命题的改革,教育部考试中心在2015年的命题中,终于迈出了可喜的一步。2015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两套新课标全国卷中,提出了“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概念,这种作文的特点主要是在多角度的材料中增加任务“指令”,就事论事,让考生集中精力讲“事”论清说透。而这种作文题,多是矛盾性或对立性的“社会热点”情况,调动起学生进行思辨、权衡和选择的主动性,表明态度,阐述观点。
崔志钢认为,听说读写是语文学习的基本方面,而‘写\’不仅仅是能文从字表达意思,还要做到个性表达、深刻表达、有意味地表达。“发展到今天,文章已不是‘八股取士\’类的功名心理,但却是体现‘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旗帜的载体,是学生进一步发展的必备素养,也是作为‘公民\’和‘准大学生\’的价值体现。”崔志钢说,走向理性思辨的写作是高考写作的大势所趋,其实2015年山东卷的作文题,已经有了一点“批判质疑”的苗头。
山东作文也将面临大改革,2018年语文山东卷将改用全国卷,山东届时也将全部结束自主命题时代,作文也将从自主命题走向全国统一命题。适应高考作文的形式之变显得尤为重要。“我认为,学生们应该从现在着手开始改变思维,在写作文时保持‘质疑\’的思想,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逻辑判断,形成个人的观点。”崔志钢说。
■人才求变
呼唤“有情绪”的考生
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在今年年初发表《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一文,为高考命题的发展方向阐述了观点。根据姜钢的论述,高考命题将朝着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和方法,理解和把握好价值观,正确对待传统文化;联系现实问题,思考社会现象和问题等方面改革。
国家的高考命题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摆脱“唯一答案”的思维模式。崔志钢说,这就需要考生多读经典书,多进行理性思考,进行辩论和碰撞,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立观点。山东高考改革从今年全面启动,多种招生形式出现,作文逐渐要求学生有思辨精神,有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放眼到山东新高考,以及山东新的高校录取形式,都呼唤这种“有情绪”的考生出现。
今年山东有了综合评价招生,配合实行了多年的高校自主招生,高校选人的方向也基本敲定。“自主招生强调的是学科特长,重在选‘特\’,综合评价则强调综合素质,注重学科素养、人文及道德水准等。”山东大学招办主任柳丽华认为。这种以选拔偏才怪才为主,注重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能力的自主招生配合上更注重学习以外素质的综合评价结合在一起,将成为山东高考录取的重要形式。
“在高校的自主招生面试中,我们会问考生一些关于物理、数学方面的知识。问这些不是想看考生能否给出正确答案,而是想看考生有没有自己见解、观点和有创意的想法。”中国海洋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刘新国告诉记者,高校选才时已经从原来单纯看高考分数变成选择契合学校理念的个性化人才,“不走寻常路”又具有思辨精神的学生更受欢迎。
这样看来,从高考作文到人才培养,都呼唤更新的人才,写出更具有个性观点的作文。
本报记者魏海洋
全国各地作文题目一览
天津:我的青春阅读
在阅读方式多元化的今天,你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悦读”有形有色、有声有像的中外名著;你也可以继续手捧传统的纸质书本,享受在墨海书香中与古圣先贤对话的乐趣……。请围绕自己的阅读方式,谈谈“我的青春阅读”。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上海:评价他人的生活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要求: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北京:“老腔”、神奇的书签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①《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记述老腔的演出每每“撼人胸腑”。请以“‘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②书签,设想你有这样一枚神奇的书签,它能与你交流,……你与它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请展开想象,以“神奇的书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山东:备好的行囊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行囊已经备好,开始一段新的旅程。路途漫漫,翻检行囊会发现,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要求:自定立意自拟题目。
●江苏:话长话短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
●浙江:虚拟与现实
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要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你有怎样的思考?要求: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
■全国Ⅰ卷:奖惩之后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全国Ⅱ卷:语文素养提升大家谈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对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全国III卷:小羽的创业故事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历经几年试验,小羽研发出一种新式花茶并获得专利。可是批量生产不久,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就充斥市场。小羽意识到,与其眼看着刚兴起的产业这么快就走向衰败,不如带领大家一起先把市场做规范。于是,她将工艺流程公之于众,还牵头拟定了地方标准,由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发布推行。最终成为众望所归的致富带头人。
本报记者魏海洋整理
今年高考作文“N宗最”
最难懂:全国卷Ⅰ的“教育和分数”漫画作文。该题中漫画分两格,上面左边小孩A手举得分100分的试卷,脸上有个吻印,右边小孩B手举55分的试卷,脸上有个巴掌印;下面左边小孩A得了98分,脸上有巴掌印,右边小孩B得了61分,脸上有吻印。题目一出,不少人表示“不知如何理解”,解读纷呈:有人说,这是A被表扬后成绩下降、B被打了后成绩上升的意思,讲的是教育方式问题。
●最具科技感:浙江卷的“虚拟与现实”。题干中提到,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安徽省合肥市的高考学生家长刘斌说:个人觉得浙江的题目出得很好,有时代特色,“浙江好超前”。但也有人提出,这可能对部分考生不公平,“山里孩子该咋写?”
●最思辨:江苏卷的“话长话短”。题干中称,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虽然有网友认为这一题目很接地气,但也有不少网友表示,感觉材料与题目前后逻辑联系不强,“这题目好难做”。
●最接地气:上海卷的“评价他人的生活”。题中说,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对于这个题目,很多网友表示,每个考生都有题目所需的素材,还能在作文中体现出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挺好。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端午假期,新区景区活动丰富 小长假期间,青岛西海岸新区推出多项旅游休闲活动
野生动物世界的猴子提前吃上了粽子。6月9日至11日是今年的端午节假期,端午节不仅是一个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传统节日,也是一个出游休闲的好时机。记者从青岛西海岸新区旅游局了解到,今年...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