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跟队记者田园圃
收购不是烧钱,苏宁用20亿敲开欧洲市场
不管苏宁能给国际米兰带来什么,也先不说反哺中国足球的事,这笔交易对于苏宁来讲最核心的问题其实是用20亿元人民币敲开了欧洲市场。”苏宁跟队记者田园圃表示,这笔交易从绯闻阶段就引来不少质疑,很多人认为苏宁这是在打肿脸充胖子,买一支债务累累、盈利情况绝非乐观的球队就是在烧钱,但是他认为这是苏宁的一种战略。
田园圃直言:“这个战略是分两步走的,肯定也是苏宁集团的一种设想,在接手江苏舜天的时候苏宁就去欧洲转会市场出了一把风头,让所有喜欢足球的人知道中国有这样一个企业大手笔引援。这次收购国际米兰更加加深了人们心中的这种印象。苏宁通过这样两步塑造起财力雄厚的印象,在大多数人喜欢足球的欧洲,这样的印象在半年内养成是一笔巨大的广告财富。有了这样的印象打头阵,苏宁进军欧洲市场自然更加有条件。”
田园圃也算了一笔账,“苏宁这次收购国米股份花的钱大约是人民币20亿元,作为底蕴深厚的百年俱乐部,这个价格并不高。苏宁收购江苏舜天也花了5个多亿人民币,按照年头算,价格是国米1/4,但是历史积淀远远不及国米的1/4。所以这笔交易中苏宁是不亏的。”本报记者邢成博
足球产业硕士张严之收购意义重大,苏宁为中国资本抛砖引玉
苏宁的收购不仅对于自身,对于中国足球有很大的意义,其实更直接的是对于中国财团有着抛砖引玉的效果。当很多大企业看到成为豪门球队大股东的希望,或许有更多的中国企业会敲开豪门的大门。”曾任埃弗顿俱乐部国际市场开发总监、利物浦大学足球产业专业管理学硕士张严之说道。
张严之告诉记者:“对于这些财团来说,在足球改革的背景下投资足球有政治目的,也是在收购全球优势资产,毕竟豪门俱乐部有着百年历史,球迷群体基础好,有盈利价值。豪门俱乐部有着稳定的球迷群体,赖以生存的三大法宝是转播收入、门票收入、球迷用品收入,这三块收入只要能保证球迷数量和忠诚度就不愁,这些对于国际米兰这样的豪门球队都不是问题。而且当球队引援成功战绩突出,奖金收入也是相当可观的,如果中国企业控股经营得当,获利是毋庸置疑的。一旦苏宁好好将国际米兰运作到欧洲之巅,那么会有更多的企业步苏宁的后尘,这样中国在国际足坛的话语权将越来越大。”本报记者邢成博
青大经济学院邹立明收购不止足球,终点将会是整个文化产业
苏宁收购国际米兰,除了在足球领域之外,在经济领域会产生怎样的效应?特别是在体育产业高速发展的现在,苏宁这笔收购,还有其特殊的背景和意义。青岛大学经济学院老师邹立明对苏宁收购国米非常赞同。他表示,体育产业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值的特点,比较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邹立明认为收购这种“走出去”的方式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是一种短平快的有效做法。由于中国拥有庞大足球市场,苏宁收购国米可以在短时间内激发球迷对于体育产业的热情。中国俱乐部也可以从中了解到欧洲豪门球队的文化和经营理念。
邹立明告诉记者,本次收购不仅仅会影响到中国的体育产业,甚至对整个文化产业都有着深远影响。其中最直接的一点就是会带动国内的旅游产业,可以将旅游业与产业结合在一起。“这次收购起点是足球,终点将会是整个文化产业。中国球迷去意大利旅游,去梅阿查观看国米的比赛将成为一种时尚”。
在成功收购的同时,苏宁还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邹立明认为,对于第三产业的收购,难度要远大于对第一产业的收购。因为收购第一产业更多的是收购实物和生产线,而对于第三产业的收购则需要更多的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同时,作为以做电商起家的企业,苏宁进军体育产业,存在着产业转型的难度。在目前中国经济增速减缓、国际收支顺差逐渐减小、人民币贬值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同时伴随着资本外流的倾向,邹立明认为大量国有资本收购外国企业、地产包括俱乐部,可能会受到外汇储备的制约。
本报记者张青
新闻推荐
记者6月6日获悉,为加快推进本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高社会信用风气,扩大“信用青岛”的知名度和公众参与度,青岛市面向社会公开征集“信用青岛”标识设计,作为青岛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信...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