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荣君在医院坐诊。太姥姥作为她的第一位“启蒙老师”,在张荣君的心中种下了一个“大学梦”。这个梦想在张荣君的成长中一点点改变着她的命运。太姥姥作为她的第一位“启蒙老师”,在张荣君的心中种下了一个“大学梦”。这个梦想在张荣君的成长中一点点改变着她的命运。
对于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绝大多数农村女孩子来说,生命的轨迹大致就是断断续续读几年书,稍有劳动能力后,或因贫穷、或因家中缺少劳动力、或因父母的观念,她们就要退学回家,帮助父母在田间地头忙活。读书的机会,大多也是转让给了家里的男孩子。
太姥姥是她的启蒙老师
“如果不是我太姥姥的影响,我的命运也和村里的其他姑娘差不多。”在青岛市妇儿医院质控科主任张荣君心里,她对太姥姥有说不尽的感激和敬佩。张荣君是潍坊人,虽然太姥姥本人并没有什么文化,但是以前太姥姥家境不错,世代秉承的是正是“耕读传家”的传统。太姥姥的几个子女也学有所成,后来定居国外。所以,尽管张荣君自小母亲早逝、父亲身体不好,家中穷得只能吃到窝窝头和咸菜,但在这种贫寒的环境中太姥姥仍再三叮嘱她“要好好读书,考上大学才是离开农村的唯一出路。”
五六岁的孩子正处于爱玩的年龄,但此时的张荣君已经被太姥姥送进入了学校。太姥姥作为她的第一位“启蒙老师”,在张荣君的心中种下了一个“大学梦”。这个梦想在张荣君的成长中一点点改变着她的命运,最终让她摆脱了传统农村女孩的“宿命”。
晚自习后借着月光背书
回忆起学生时代的努力与收获,张荣君不无骄傲。从小学到初中,她的成绩让班里同学羡慕,初中升高中时,她考进当时潍县仅有的两所重点高中之一的潍县二中。
女孩子能上到高中,在当时农村已经是屈指可数的“女秀才”了。而迈进高中大门的所有同学都知道,他们的下一个目标就是高考,上大学。“那是走出农村的唯一出路。”张荣君反复说。按照当时人们的形象比喻,高考成功对农村的学子们就意味着“草鞋换皮鞋”。
高考的结果清晰地界定了同学们的命运之路,这在无形中给他们增加了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体现在学校和老师们的身上,则是对学生严格的管理。张荣君回忆,读高中的时候同学们每月才能有一天的假期回家,其他周末时间基本都是正常上课,老师同学都像不知疲倦一样。而这种压力体现在学生身上,则成了“三更灯火五更鸡”的真实写照。
早上五点起床跑操,跑完之后是早自习,然后开始一天的课程。晚上9点下晚自习回宿舍,有的同学就在熄灯后拿出手电筒来,在被窝里学习。“而在月亮明朗的夜里,我和几个学习努力的同学就拿出书来,在月光下背政治课、复习做过的错题。月光很模糊,要很费劲才能看到书上的字。”张荣君回忆。
成村里第一个女大学生
“自己要强,心里的压力大,精神高度紧张,高考的三天晚上我都失眠了。实在睡不着的时候就向老师要了片镇定药,借着镇定药也只能睡两三个小时。”张荣君回忆,她平时最擅长的学科是数学,但是当年题目又偏又难,结果发挥失常,试题都没有答完,这给她不小的打击。
“语文考试的作文是漫画类作文,漫画上是几个人在打井,有的人挖到马上就有地下水的地方就放弃了,有的人稍稍一挖看到没水就停下来了,当然也有一直挖下去直到成功挖到水的人。刚开始看这么漫画我思考了好长时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等到明白过来后,心里想,真是天助我也。如果作文跑了题,高考也不可能考出高分来。”
高考成绩下来后,张荣君考了465分,本科线是460分。在报考志愿时,张荣君第一志愿是潍坊医学院,剩余两个志愿填写的也都是医学类院校。“学医是从小的梦想,也是太姥姥的意思,因为我父母身体都不好。”张荣君说。
拿到潍坊医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后,张荣君落下眼泪,父亲也为女儿的成绩感到骄傲,村里出了第一个女大学生,一时间张荣君成了村里的焦点人物。经过五年大学学习毕业后,张荣君被分配到青岛市妇产医院(后来与青岛市儿童医院、青岛市妇幼保健所合并为现在的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工作,最终实现了她的“医学梦”。
新闻推荐
配志愿者备应急袋,服务好高考 承担接送考生任务的胶州巴士全力以赴迎接高考
志愿者正在安装高考应急袋。志愿者正在张贴高考标识牌。本报讯(记者张欣健通讯员宋嘉)今年高考期间青岛公交集团胶州巴士公司将全力以赴迎接高考,主要从车辆新、服务好方面...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