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院2016设计学院研究生毕业展现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华祥教授推荐、马会泽版画作品《怕黑怪谈录之一》▲2015年毕业生莫宝作品又到毕业季。对艺术学院的应届毕业生来说,这是丰收的季节。随着全国各大院校本科生、研究生毕业展的陆续推出,这道美术学院的“传统大菜”也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目光。而作为最新鲜的艺术资源,逛逛毕业展也成为画廊、艺术机构和藏家们寻找艺术新面孔的好平台。应届毕业生对于市场持怎样的态度?不同藏家在毕业展上更应关注怎样的艺术作品?什么样的作品有着更好的市场潜力?记者对此进行了一番探访。
“传统大菜”有新味
今年的毕业展与我们总体的艺术需求比较接近,突出了艺术作品的创新性和实践性。”青岛大学美术学院院长王绍波告诉记者,将毕业展这道美术学院的“传统大菜”做出新鲜味道是学院多年来一直追求和探索的,“比如去年,学院让毕业展走向社会,通过在规划馆的集中展示,为学生们搭建了一个宽阔的平台,让社会各界人士了解毕业生,为彼此建立了能够进行专业交流和就业洽谈的机会,很多艺术成品在毕业展中就被商家订购。”
而明年,青岛大学美术学院还将进行“走出去”的尝试,“由于校园的展览空间有限,不同专业的艺术生毕业创作如果能够同台展示,也将发挥它的集群效应。”据了解,全国各大美术院校也纷纷将毕业展瞄准了市场,建起了走向社会的桥梁,通过整体组织,加强了与社会的交流,学生的毕业创作有了更多展示平台,为实现个人价值提供了有效契机,也吸引了藏家、画廊主与艺术机构人士的目光。
毕业作品尝试跨媒介
从各院校的展览中不难看出,特殊的语言形式和时代感,跨媒介以及新材料的运用等新鲜的形式吸引了各界的人士。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国画班赵慧敏刚刚完成了自己的岩彩静物画《静物随想》,她说:“作为中国传统绘画天然矿物颜料,岩彩在敦煌壁画中十分常见,历史悠久,但缺乏关注。我在毕业作品中重新用岩彩来诠释,也是希望能在水墨之外,为中国画的创新求变提供更多可能。”
“我希望自己的作品有所突破,所以尝试了一些外延的扩展。”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油画班的雷雨露表示,她创作的毕业作品《被束的青春》来源于大学四年割舍不下的学院情怀,希望用一种更直接的跳跃感来表达这种情绪,给予作品更多视觉冲击。而对于同学们创作中使用的跨媒介现象,青岛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徐婷说:“尤其是油画、版画以及雕塑等专业的一些同学,在综合材料的使用上非常大胆,尝试跨媒介的创作,将艺术语言给予了更多的创新性和实验性,前卫的绘画、新鲜的布展也引来不少观者驻足。”
寻找“潜力股”,藏家支招
对于市场的关注和询价,记者发现,毕业生们大多会特别谨慎。采访中,青岛理工大学艺术学院院长谭大珂谈到了目前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近年来,毕业生对社会热点的关注度很高,思想活跃,创作敏感度也越来越高。如何将自己的思想融入作品中,进行一种更扎实的自我表达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在毕业展寻找到有发展潜力的艺术家?有藏家表示,毕业作品的定价大多在千元至万元以内,价格上完全可以接受,但由于毕业创作很多时候会受指导老师、准备时间的影响,单件作品并不一定能表达出作者的真实水准,且毕业作品的不确定因素太多,投资风险较大,学生的背景、师承、艺术语言、获奖情况都要作为辅助条件综合考虑。最关键的,还是艺术作品的纯粹性和绘画本身是否能够打动观者。“作品体现出来的未来性与前瞻性很重要,这从某些方面体现了创作者的思想性和艺术内涵。”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林建业说,“我们平时的教学中也是要求学生要有一种创新和探索的意识,要善于思考。没有思考就不可能有思想,没有思想就难有社会责任,更谈不上专业责任。作品的表达不仅要有艺术情怀,还要具备社会担当。”
新闻推荐
本报6月4日讯(记者孙桂东)6月4日上午,市南区人武部联合青岛市市南区人民医院的医生和护士,登上长门岩岛给驻岛战士进行体检。长门岩岛位于黄海深处,面积仅0.16平方千米,是个无淡水、无居民、...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