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LNG之码头。高琰飙摄记者近日在董家口循环经济区采访中了解到,作为国家发改委核准建设的中国石化第一个LNG接收站项目,中石化LNG项目一期工程投运后,可减排二氧化碳480万吨,与燃煤发电相比,可减排二氧化硫52万吨。据悉,董家口循环经济区吸引了青钢搬迁项目、中石化LNG接收站项目、中国北方(青岛)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基地项目等6个百亿级项目入驻,百亿级大项目带动经济区内掀起项目加速建设的新热潮。
LNG助力减排二氧化碳480万吨
“青岛LNG接收站二期建设的规划规模是500万吨每年,年供气能力可以达到67.5亿方,远期规划目标将达到1000万吨的规模,工程建设和投产的时间将根据市场的发展情况进行确定。”中国石化山东LNG工程项目经理部(相关负责人)靳由顺告诉记者。
据悉,项目一期工程投运后,可减排二氧化碳480万吨,与燃煤发电相比,可减排二氧化硫52万吨。近日,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中石化LNG项目是国家发改委核准建设的中国石化第一个LNG接收站项目,计划投资107.16亿元,包括码头与陆域形成工程、接收站工程及输气干线工程三个部分。整个项目规划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规模为300万吨/年,年供气能力40.5亿立方米,可满足2200万户家庭的用气需求,于2014年11月试生产,2016年达产,满足青岛市对天然气资源需求的同时,可以极大地缓解山东省乃至华北地区天然气供应紧张局面。
“废渣”变身最潮“绿色建材”
无独有偶,青钢环保搬迁项目走的也是一条节能环保的新路子,项目总投资164亿元,建成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00亿元,利润总额24.35亿元,用工12000人。青钢的搬迁,不是简单的空间移动,而是构建紧密共生的上下游钢铁产业链,中法水务污水处理厂、润亿清洁能源、润亿丰泰新材料等都是与青钢配套的项目,通过这些项目,构建起“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体系,大大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达国家最高环保标准。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以润亿丰泰新材料项目为例,通过引进德国领先工艺设备,与有着先进技术和丰富经验的新加坡企业合作,把青钢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矿渣、钢渣等传统意义上的“废弃物”、“污染物”变成了适应国际潮流的绿色环保型建材产品。
“销售半径大概是150公里的半径以内,销给水泥厂、商混站,同时在董家口,我们也可以出口到国外,我们公司也预留了一个二期区域,二期增加了90万吨的产能,总体来说是210万吨的产能,对我们来说是个好事。”青岛润亿丰泰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耀华告诉记者。
百亿级大项目带动项目加速建设
依靠良好的服务保障,董家口循环经济区吸引了青钢搬迁项目、中石化LNG接收站项目、中国北方(青岛)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基地项目等6个百亿级项目入驻,在这些百亿级大项目的带动下,经济区内掀起项目加速建设的新热潮,推动经济区实现跨越式发展。
文/本报记者周晋华本报通讯员杨立鹏
新闻推荐
乐之声,乐无穷 青岛平安路第二小学举办2016年“乐之声”合唱节
平安二路小学同学们的表演精彩纷呈。本报讯(记者刘欣)欢快的音乐响起来,响亮的歌儿唱起来,优美的舞蹈跳起来,灿烂的脸儿笑起来!青岛平安路第二小学2016年“乐之声”合唱节于5月19日...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