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德胜向记者展示出游照片。他是一位收藏家,曾花百万收集日军侵略青岛的铁证;他是一位学者,现担任青岛市北区政协文史研究会副会长;他还是一位旅游爱好者,5月4日他从青岛出发,历时11天,自驾行驶6800公里,体验“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文化底蕴。他就是今年59岁、家住康城社区的杨德胜。“国家现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交通又这么方便,我就想着出去看看。说走就走,开车出去这么远,真是感触颇多。”5月24日,见到记者时杨德胜说道。
穿行8省、自治区,一路高歌
据杨德胜介绍,从青岛出发,途经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最终到达甘肃敦煌。“这一路下来,我没有感到多累,边走边看风景,心情特别好。”杨德胜告诉记者,此次一路西行,一路高歌,沿途他还参观了许多景点,尽管有些地方已经去过好几次了,但是每次游览都会有不一样的感触。
“五台山、铁塔公园、大昭寺等地方我以前都去过,但是又走一遍,还有新的触动。看自然风光、赏人文景观,这是一种愉悦的享受,能够体会到一种催人向上的力量,这或许就是文化的魅力。”杨德胜说,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不仅只是发展经济,也应当带动中国传统文化的深掘发扬,“越是内陆,各种遗迹传承保护得越好,现在应该趁着这个机会,让更多的传统文化发扬开来。在路上我也会收集一些能体现文化的东西,希望把那种理念、传统带回来。”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
这次西行带给杨德胜的不仅是文化上的深刻体验,对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他也有了新的理解。“丝绸之路从汉代张骞就开辟出来了,这条线路一直是一条很重要的经济线,一业带动百业兴,随着国家的重点开发,这一线必将成为国人眼中新的焦点、热点。”杨德胜说,自驾游西行的一个好处就是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当地的交通以及发展,“丝绸丝路给我的新启示就是‘经济发展必须交通先行\’。”
据杨德胜介绍,现代经济发展便捷快速的交通是很重要的要素,一路看过去,那些基础建设较差,不发达的城市,他们的交通往往就让人不满意。“像我们自驾出去的,开车都跑不起来,不仅会很浪费时间,也会让人感觉很不舒服。让人不舒服的交通,怎么能引来更多的商机呢?因此改善交通应当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的一大着力点。”
文/图本报记者曾志本报通讯员于雅洁
新闻推荐
听党课签承诺,微信群里谈心得 泰都社区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专题会,互联网助力党员学习交流
泰都社区党员正在听“两学一做”党课。本报讯(记者刘恺琦通讯员刘健健)“作为一个有着几十年党龄的老党员,在‘两学一做\’中肯定要先学习,坚定党的信念,把党的政策带到群众中去...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