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薄克国通讯员刘洋报道
本报青岛讯6月11日,来自国内10家科研机构和高校的40余位专家汇聚青岛,围绕今年黄海绿潮最新调查和研究进展进行交流和研讨。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孙松介绍,在今年4月中旬启动的黄海绿潮应对行动计划中,现场遥感分析资料和调查结果表明,本年度的绿潮主要优势种仍是浒苔。5月下旬,大量漂浮绿藻集中在苏北浅滩区北侧北纬34°附近,形成了前置打捞的良好时机。6月1日以后,漂浮绿藻主体漂离苏北浅滩聚集区进入清水区,分布分散,生物量迅速增加。浒苔前期打捞的最佳窗口期只有2个星期左右的时间。目前,漂浮绿藻前缘已接近北纬36°附近海域,将对青岛沿海一线构成威胁。
今年初,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在“近海生态与健康海洋”战略任务框架下启动了鳌山科技创新专项“近海生态灾害发生机理与防控策略”项目,成立了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孙松研究员、中国海洋大学于志刚教授和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乔方利研究员为组长、多学科交叉的“健康海洋”专家组,组织海洋生态与环境、海洋生物、生物技术和区域海洋动力学与数值模拟等功能实验室,联合山东、江苏两省10家科研院所和高校专家共同开展研究工作。
孙松介绍,在分析历年观测资料和研究成果基础上,项目组初步形成了黄海绿潮的应对行动计划,提出了“提早打捞,防控靠前”的技术方案。团队成员在浒苔发生前期进行打捞实验,并在地方政府和各单位支持配合下,通过多种技术手段验证其可行性。
4月中旬以来,针对南黄海的浒苔绿潮,通过现场调查、遥感分析和无人机观测,对绿潮动态发展情况进行了跟踪监测,发出绿潮动态遥感评估结果18期,对南黄海绿潮的发展态势进行了有效跟踪。同时,中科院海洋所“科学三号”科考船与渔船配合开展实地调查,及时获取南黄海海域漂浮绿藻分布状况第一手资料,验证了遥感分析结果,准确把握了绿潮生物学特征和生态学过程。5月下旬,根据黄海绿潮发展态势,青岛海大生物集团有限公司“海状元”号打捞船在苏北浅滩北侧实施了绿藻打捞作业,青岛海洋渔业局派出两艘渔船配合打捞行动。
“对于后续绿潮发展态势,项目研究团队将进一步跟踪分析。”孙松表示,如果各方能够密切配合,共同努力,黄海绿潮有望得到有效控制。
新闻推荐
□记者张晓帆通讯员颜成霞报道本报青岛讯6月7日,青岛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青岛市人民检察院举行《关于加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和检察监督协作配合的实施意见》会签仪式,双方将联手...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