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 即墨新闻 胶州新闻 平度新闻 莱西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青岛市 > 青岛新闻 > 正文

解读“可跑解放牌卡车”的地下排污系统 青岛下水道的传说和真相

来源:半岛都市报 2016-07-12 23:45   https://www.yybnet.net/

1932年,青岛市下水道分布图。摘自青岛市档案馆下水道,是除德式建筑以外,青岛的另一个特殊标志。暑假期间,喜欢探险的少年在栈桥东侧的排水口附近转悠,显然,这个黑黢黢的洞口勾起了他们一探究竟的欲望。在不少人看来,德国租借时期的下水道,让青岛经历了重重暴雨考验,一度成为“明星城市”。“宽敞到可以跑解放牌卡车”的排水管道,成为了城市规划建设的典范。有人说,青岛排水系统仍然在使用德国时期的作品,甚至传说的段子都有了各种版本,殊不知现在带着“德文”的管道只剩下了三十分之一。“青岛得益于德国人先进的理念”,业内人士说。那么,理念先进在哪里?我们该如何看待蔓延在脚下的那些雨水、污水通道?本期,我们在档案资料和采访中,了解暗渠建立、发展的独特经历,透过传说的迷雾,打破神话,重新审视这一“青岛奇迹”的德国标签和国人制造。

1

建设初衷雨水污水带来的泥泞与时疫

1898年7月至8月,初来乍到的德国规划者经历了青岛第一个雨季,当时雨量非常大,原本相对平整的土地被湍急的水流冲得沟壑纵横,当地的建筑也遭到很大破坏。这使德国规划者意识到,如果将来不想与经常发生的水患作斗争,在城建时,就必须特别注意雨水排泄问题”,青岛市档案馆宣教处处长周兆利在《可跑解放牌大卡车的青岛下水道》(另一作者为焦璐)一文中如此说。由此可见,德国人在青岛建设下水道,出于需要,也着实无奈。

雨季给了德国人“下马威”

1897年11月,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派700多名德国士兵强行登陆胶州湾,登州镇总兵章高元带着遗憾与恨意离开这片土地。一度威严的总兵衙门成了德国总督临时办公地点。“公务员”里有一个人后来大名鼎鼎——单威廉。1898年9月2日,德国首次公开青岛城市规划,与此同时,展开了土地统一收购和统一出售。单威廉是主要策划者和执行者。青岛村和周边的村庄和土地都被侵略者拆除和占据,一两个月前,当他们强拆计划争论正“酣”时,几场大雨浇灭了刚刚燃起的热情。青岛,当时是个普通的小城镇,即使天后宫的石碑上记录了当年城镇商业的“繁华”,但仍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城市。而地面硬化怕是只有局部,也多为石板路,“长年累月的磨损已使石板变得凹凸不平,一到雨季,一个个小坑就会积起水来;排水的沟渠因失修而堵塞,从它的开口处涌出黑泥,腐臭难闻的气味弥漫在空气中……”(《青岛下水道:“古力盖”里的世界》,毛剑杰作)更不用说大部分的石子路和土路。

雨水带来的不仅仅是泥泞,还有疾患。

清末,普通百姓厨余垃圾都倒在沟里,厕所也多为旱厕。雨水冲刷大地,地面污水通过多孔龟裂、过滤性差的土层,混着雨水渗入水井中,饮用水源遭到污染,大量的德国人患上肠炎、伤寒等病,加上水土不服,一些德国官兵一命呜呼。甚至第二任德国总督叶世克也在这场时疫中丧命。在栈桥东侧的下水道入口,再向东前行,可以看到一个圆形广场,这里曾经建设过一座叶世克碑。处理好下水问题,显然已迫在眉睫,“通过中央输水管道提供保证安全的优质饮水,扩建下水道网,以及清运中国人的垃圾等,都是面临的紧迫任务。”(《胶澳发展备忘录》)

1898年3月,《胶澳租借条约》签署,“租借”期限为99年,“因此,德国殖民者在规划指出,就是按照适用100年的高标准来进行设计和施工的”。一艘艘轮船载着金发碧眼的德国人来到青岛,除了被政府公派的工作人员,还有过来“淘金”的德国冒险者,木匠罗伯特·卡普勒是其中的一员,他后来变身砖瓦商人,留下了著名的“安娜别墅”;园丁伯恩尼克·赫曼(BernickHermann)也是其中一员。“他混在建筑师、规划师、技师中,远涉重洋来青岛‘碰运气\’,成了工程师麦恩斯(Megens)的助理”,毛剑杰说,他们很快就投入了繁重的城市营建工作:地面的,地下的,以及海港工程、公共设施、公私房屋等。

这“地下的”,便是下水道工程。强拆后的青岛村等地瓦砾被逐渐清除,德国人在规划中划定了欧人区和华人区。鉴于最初是因为大雨导致的一系列问题,所以最初修建的下水管道皆为雨水管道,在欧人区的新建市街上,3200米的下水管道,埋设在主要街区地下,“西到铁路,北到保定路、德县路,东到太平角六路”,这些雨水直接排放到海水之中。根据德国当局1899~1900年度报告显示:目前完工的下水道仅供疏导雨水之用,而粪尿等还要靠粪桶清除。中国传统的粪便清理形式让德国人较为“头疼”,“华人清理者没有完成好他们承担下来的工作……若要置于更严格的要求之下,他们索性就不干了”。

青岛出现抽水马桶

各种问题的显现,逼迫德国人一步一步进行改善。

地面上,“当时,青岛城区主要道路的清洁是雇用清洁包工清马路。清道夫按2人至3人编为一组,每天上午携带扫帚、铁锨和垃圾车出工。下午巡视街道,将撒落的马粪及脏物收集到带盖的脏物桶内,并保持桶外整洁。脏物桶装满垃圾后,集中运往指定的垃圾场,将垃圾埋掉,再将空桶运回原处。逢夏冬两季风大沙多时,马车上带有水器,清道夫用海水喷洒多属土路的街道”,青岛城市化和人文思想史学者李明说。

关于粪便等卫生问题,“马桶收集法”已不那么奏效,所以1901年,“城市规划设计师单威廉在胶澳总督的授意下,将排水管网设计成雨、污分流的方式,铺设地下排水管道、修暗渠”。“在街道两侧路边缘石下,每隔40至50米设方形混凝土雨水斗,上面覆以铁箅子。雨水斗支管接通路下的雨水干管,雨水随主干管流入雨水暗渠,由海边雨水出口入海。污水与粪便的排泄‘正在设计与雨水分开,通过专门的下水道排入海中的计划’。德国人认为,海水因潮汐关系不断地得到大量的更新,所以不会形成污染”,李明称,到了1902年,青岛的德国行政当局通过更好的安排临时采取的倒马桶方法,粪便清除一事已取得很大改善。这时,城区不许晒粪,在城市西部团岛海滨建成运粪栈桥、贮粪罐、贮粪池等设施。城市核心区的粪便被集中运往团岛后,再经海上转运海西红石崖乡张戈庄海湾晒制粪干,或直接将鲜粪卖给当地农民。

1903年,与雨水分开的污水管道进行招标建设,据毛剑杰推测,来自汉堡、在青岛颇具影响力的“F.H.施密特建筑公司”中标。这个公司在青岛并不陌生,包括胶澳总督府、基督教堂等在内的众多建筑都出自于这家公司,甚至栈桥扩建、港口码头都被他们包揽。1906年,欧人区的下水道基本建成,前后用了5年之久,德国人耐心地经营着这座城市,以期长期占领。1909年,欧人区的房屋几乎全部连通了污水下水道。“市政管理当局已开始洽购安装冲水便池,将污水导入下水道排走。随后不久,这一设施率先在欧人区得以完成”,于是,青岛成为了中国较早具有抽水马桶的城市,“上海上世纪20年代才开始,青岛比他们早了十几年”,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新闻推荐

4岁娃看起来像2岁,一查是患了矮小症 好在治疗及时,半年就长了6厘米,现在身高已经完全达标

孩子就是不长个子,是因为发育晚还是生长发育异常,得了矮小症?暑期来临,不少家长带着身材矮小的孩子来到生长发育门诊就医咨询。上周,由半岛都市报、半岛网联合主办,半岛网独立开发的“寻医问药”...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解读“可跑解放牌卡车”的地下排污系统 青岛下水道的传说和真相)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