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新品崛起
海青镇的碧雪春茶场内,李传村和当地农民一起采茶。
▲海青镇正在围绕茶业、竹业打造特色旅游建筑和景点。琅琊海青,养心的茶。”走在青西新区海青镇主干道上,两侧彩旗上这样的标语随处可见。古香古色的徽派建筑,各式各样的茶类雕塑,家家户户的茶店门头,占地2000亩的茶博园、茶博馆山东基地正在施工,海青特色小镇逐渐成型。与此同时,海青茶的种植面积已突破3万亩,在“青岛十大名茶”中成为多数,随着黄发集团等国有大企业的大力介入,和一脉同源的崂山茶相比,海青茶正在借势而起,形成新的茶叶品牌高地。
声名鹊起,海青茶悄然入市
看我刚炒的茶叶,芽又小,色又嫩,七八泡之后都不变味”,海青镇水泊子村村民徐炳宽,双手捧出今年新下的茶叶说,这茶比龙井的味道更浓。远在外地的亲戚朋友,都专门打电话让他给留着,图的是喝着放心,也为的是这茶叶的茶香、味重,更适合北方人的口感。
徐炳宽是当地的普通农民,几间大瓦房和北方的普通人家没什么两样。不过,走进客厅就能发现,茶几上摆着红木的茶盘,还放着几种不同的茶壶和功夫茶的茶碗。进门第一件事就是烧水、冲茶,茶几旁还有几本关于茶叶栽培技术的书。毕竟是茶乡,很有茶文化的底蕴。
徐炳宽家有三亩半茶田。种了30年的茶叶,他坦言今年到了最好的时候,采起茶来也格外认真。外地的一些茶农,经常五六天采一次,他两三天就采一次,保证是最嫩的鲜叶,大小也比较一致。作为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证的制茶工,手工炒制的茶叶格外漂亮。
“网上有不少人订购,从海南到辽宁,全国各地的都有”,徐炳宽表示,在家人用网络销售后,他炒制的海青茶有了不少忠实客户。尽管今年产量低了,但是价格较往年普遍上涨,因而茶农并没有怎么损失。随着海青茶的名气越来越大,政府打造的特色小镇也带来了更多机遇。下一步他准备在镇上租个门头,开个地道的海青茶茶店。
和徐炳宽一样热情满满、信心爆棚的,还有青岛碧雪春茶叶专业合作社社长、青岛益元茶叶有限公司负责人李传村。他已在瑞昌路和哈尔滨路开了两家“碧雪春”专卖店,其中哈尔滨路专卖店开张后,顾客评价很高,不到一年的时间,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老客户。李传村说,下一步要在青岛发展30家专卖店,把海青茶的名头进一步打响。
而在今年的青岛茶博会上,岛城当地的“十大名茶”展区,主力就以海青茶为主。在业内看来,这与西海岸茶叶种植面积的扩大、技术水平的提高有关。根据青岛茶协、崂山茶协的数据,崂山茶的种植面积为2.2万亩,海青茶当地的种植面积已经超过3万亩,整个西海岸的种植面积已近8万亩。产量做大之后,品牌的提升已成为必然。
一脉同源,重在突破两路“夹击”
叶片厚,耐冲泡,小米汤,豌豆香”。作为北方茶叶的优秀代表,海青茶具有独特的口感和特质,很受外地顾客和茶商的欢迎。不过,就目前形势而言,海青茶品牌想要崛起并非易事。其最直接的一点,就是受到崂山茶和日照茶的双重压力。在6月份举行的青岛茶博会上,就有不少海青茶的厂家,被市民询问是否属于崂山茶,让他们比较受伤。
日照茶成名比较早,在省内的一些城市也有品牌认可度;而崂山茶随着青岛成为热门旅游城市,也已成为岛城特产的主力。海青茶虽然种植面积大,但是想要后来居上,还有很多功课要做。而对于海青茶的老茶人而言,他们首先想到的是打历史牌。
“山东省第一家茶场就建在海青镇。”青岛碧雪春茶叶专业合作社社长、青岛益元茶叶有限公司负责人李传村说,海青镇最早种茶的地方是后河西村,这也是山东省第一家茶场。1966年,后河西村人将安徽祁门槠叶群体品种成功试种,奠定了海青茶的发展基石。由于当时都是在村集体种植,此后的一段时间发展并不大。
1998年,李传村承包下后河西村里的茶厂,原本计划加工500斤干茶,没想到当年就卖出去3000斤。说起来推广的艰辛历程,李传村颇有感触地说,他一个熟人也没找,市场是一点点攒出来的。由于起初没有名气,采用的是最土的办法:发给茶商和茶城,在产品没卖出去前不收费。市场打开了,但是知名度仍然不高。
后来李传村找到了山东南茶北引的组长冷衡南,当时冷衡南在后河西村帮扶种茶,住了七年。作为历史的见证人,冷老帮他复述了历史,后来还写信给他说:“我一生没有做什么贡献,就是把茶叶引过来了,后面的发展就全靠你了。”这封信对李传村的鼓励很大,一度成为他推广海青茶的动力。他把海青茶的这段历史印成小册子,每次出去推销都拿给人家看,对于打开市场起了很大作用。
海青茶的另外一个突破是质量。海青茶香,得益于水。潮河和东、西甜水河,连同交汇的诸多支流,成就了这里的水乡。秀水潺潺,碧波拥翠,是海青“江北水乡”的真实写照。此外,当地没有工业,没有污染,从源头上保证了海青茶的纯净天然。
与其他绿茶种植地相比,海青茶种植面积集中,仅碧雪春自家就有茶田400亩,加上周边七个村的合作社3000多亩,更易于统一管理和提升技术。在海青茶场可以看到,当地的茶田里到处都是太阳能杀虫灯和蚊虫粘纸,当地的大型茶场已基本放弃了喷洒有机农药的方式。此外,当地推行的鸠坑等耐旱、耐冻品种种植面积逐步扩大,品种改良后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历经半个世纪的发展,海青镇已成为江北地区茶园面积最大的乡镇。目前,全镇茶叶种植面占山东省1/10、青岛市1/3,青西新区近一半。全镇43个村庄种植茶叶,茶业加工企业200多家,合作社20多家,年生产干茶200余万斤。
政府助推,产量大增名头渐响
在海青茶的发展过程中,青西新区的快速发展和海青镇政府的大力助推,被茶农和茶商们屡次提及。“琅琊海青,养心的茶”、“琅琊台酒,不醉的酒”、“琅琊鸡,会飞的鸡”、“琅琊蘑菇,养生的蘑菇”已成为青西新区重点推广的特色产品。
在海青镇龙泰茗茶场,与老板李俊龙畅聊海青茶的未来时,他的妻子亲自给客户倒茶。龙泰茗茶场的精品茶叶,都是她亲手炒制的。请来南方的高水平茶叶种植专家,炒制专家,和大家一起交流茶叶制作的心得,这是海青镇政府力推的项目之一。正是在借鉴外力和刻苦钻研的基础上,龙泰茗获得2015年青岛十大名优绿茶桂冠,并荣获第十一届中茶杯一等奖。
政府为主导的品牌宣传让海青茶名声大噪。2014年11月27日,“海青茶”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认定。2015年,“海青茶”被确定为青岛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如今的海青茶产业,正在以打造“海青茶”区域公用品牌为核心,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品质,在品牌化道路上做优做强。
青岛茶叶协会也对海青茶走向全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2015中国茶业科技年会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今年5月20日,第二届青岛茶文化节暨山东省“南茶北引”60周年纪念活动,正式确立“北茶之源”的地位,这对于海青茶走向全国市场都至关重要。
海青镇特色小镇的打造,为海青茶的发展攒足了后劲。历时60年的发展,海青的3万亩茶、上千亩竹,成就了别具韵味的“北域江南”。海青4万多人口中,有一半的人在跟茶产业打交道。随着海青“竹风茶韵”特色逐步显现,前来海青旅游休闲的人越来越多,海青人仅依靠茶业产业链,每年人均增收可达万元。
为突出“茶乡、竹乡、水乡”特色内涵,海青镇依托农委、财政局专项资金扶持的海青茶业生态示范区,规划建设了北茶国家农业公园,发展了碧雪春生态园、青岛颐馨苑茶文化产业园等一批集高端茶产品、茶叶交易、休闲旅游等为一体的现代化茶产业示范园。2015年“海青景区”被认定为国家AAA旅游景区,今年已启动国家AAAA旅游景区创建工作。
国企介入,发展旅游统一品牌
此前,在采访崂山茶时,包括村里的茶农和知名茶企负责人在内,都提到应该引入大型国有企业,逐步统一品牌,不过迟迟没有找到投资者。而在这一项上,海青茶已经走到了前头。在青西新区的主导下,黄岛发展集团2015年4月全面介入到海青特色小镇建设和海青茶品牌的推广中。
黄发集团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奈计功介绍说,黄发集团2015年用于海青特色小镇建设资金1.6亿元,撬动社会资本投资近36.9亿元。结合海青镇当地资源,将发挥茶叶和毛竹两个产品优势,定位为“茶叶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建设北茶古镇、静雅海青。目前,该集团总投资15亿元、占地2000亩的海青茶文化博览园项目正在推进。
“茶叶不光是用来喝,还可以用于工艺展示,与茶艺融合后,还可以用来体验、观赏,参与和观光。”黄发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按照规划,预计到2018年,茶博园内有的吃,有的住,有的玩,成为北方茶文化展示和游览基地。
根据青西新区的规划,以后海青茶在前面加上“琅琊”二字,以便于增加古韵,方便对海外市场的宣传,此后琅琊海青的品牌运作将主要交给黄发集团进行。
此外,海青镇还与“国字号”机构联姻结亲。如今,这个北纬36度上的大田茶乡镇,与中国茶博馆合作,建设中国茶博馆山东基地,展示以“海青茶”为代表的北茶60年发展历程;建设国家茶叶质量检测中心青岛基地,提高“海青茶”的质量安全。与中茶所合作,建设北茶示范基地和中科院院士工作站,打造集茶叶种植、品种研发、体验休闲、科普教育于一体的茶叶产业科技创新新高地。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北茶产业联盟的海青基地,让‘千年古镇、北域江南、竹风茶韵、静雅海青\’这张名片更加靓丽。”海青镇党委书记李金国说。
“海青茶、崂山茶都是岛城的优质名茶”,岛城著名作家、《茶叶帝国》作者刘杰表示,对于岛城的两大茶叶而言,应该摒弃门户之争,团结一致,共同发展。
文/图本报记者郝园园
新闻推荐
本报7月3日讯(记者邢成博)7月1日,“体彩杯”第三届青岛市体育记者趣味足球赛在青岛天泰温泉度假区举行。本次活动由青岛市体育局、青岛市体育记者协会联合主办。赛事吸引来自岛城或驻青各新...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