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多位出租车司机转行
人物:蓝孝林
职业:出租车司机
2014年,记者下夜班打出租车和司机师傅闲聊,被自称月入8000的他“同情”了一番,“赚那么少呀?还不如我开出租车呢,自己想开就开,不想开就歇。”2015年,再和出租车师傅闲聊,“活不好干了,满大街全拿着手机叫车,招手的都是不会用软件的老年人。”
在“网约车”的围攻下,出租车行业的日子到底怎么样?近日,记者采访到了青岛益青城阳区雷锋车队队长蓝孝林,他原来在一家外资企业做销售,由于工资较低转行做了出租车司机。“我从2010年开始开出租车的,每天去除基础费用,比原来做销售收入翻了一番,虽然很累,但是只要努力就能多赚钱。”蓝孝林说,每个月纯赚3000元不成问题,大概2014年以前,这个行业纯收入4000元至5000元应该很普遍。
“出租车行业比较辛苦,我是早上5点钟出去,晚上4点钟加气交班,回到家正好时钟走了一圈,12小时耗在车上,不敢多喝水怕上厕所,中午一般吃个排骨米饭或者兰州拉面,价格实惠量足。”蓝孝林说,上厕所的问题困扰着很多驾驶员,的哥还好一些,的姐就更麻烦了。一般在加气站排队时上个厕所,平时到了酒店宾馆也会应个急。
“虽然这行比较辛苦,但只要肯吃苦,收入还不错。”蓝孝林说,当记者提到“网约车”时,蓝孝林沉默了一下,思考了很久才说了一句:“没发票,没保险,不安全。”“您是站在行业的角度这样认为?”“无论是从行业角度还是从普通市民角度,我都这样认为。”“你的家人会使用软件打车吗?”“不会,可能是受到我的影响,周边的小年轻用的多,我觉得不安全。”“您身边的出租车司机转行的多吗?”“有转行的,赚钱少还得一天12小时靠上,大男人赚得还不如老婆多,肯定说不过去。”蓝孝林说,转行的出租车司机有的去找了份工作,有的去自己做点儿小生意。蓝孝林告诉记者,全青岛有24家出租车公司,1万多辆出租车,从业人员约2.5万人,其中城阳区1800至2000辆出租车,5000左右的从业人员。2015年“网约车”出现以后,出租车行业发生了变化,驾驶员转行潮出现。近1个月就有4000人退出出租车行业,这个数字是有些惊人的。
对于出租车行业,蓝孝林有着他的留恋和憧憬,他觉得青岛作为旅游城市,他认为出租车行业是窗口也应该担当好窗口,多年以来他所在的青岛益青城阳区雷锋车队做了很多好人好事。但对于市场的变化,行业的变化,他说很多东西说不清也没法说清楚,做好眼前的,至于未来怎么样,慢慢就知道了。
任何一个服务行业的投诉率往往都居高不下,更何况出租车这样一个每时每刻和乘客、以及路上川流不息的车辆打交道的行业。但即便如此,仍然想真心说一句:的哥的姐们不容易,而每每见诸报端的那些超速、闯红灯救人的新闻,往往都是出租车师傅干出来的。
“网约车”,就目前来看,便宜是真便宜,但也着实混乱、争议纷多。曾问过一位“网约车”驾驶员,如果接下来一秒我坐在你的车上出了事故,谁来管?谁的保险来管?责任怎么划分?……对于这一系列问题驾驶员自己也说不清楚,也只是坦诚说了句“不好说”。
迭代之下,难有平顺。出租车和“网约车”的斗争,其背后是经济利益与大众利益的矛盾,新兴事物与传统习惯的矛盾,而这种矛盾斗争也非只在这座城,这个地球的许多地方都在上演着。在这场斗争中,双方都需要自我剖析与反省,进而梳理和变革,最终的平衡点定会出现,但竞争始终、大同妄想。
【媒体点评】
做鞋十多年,转行微商全家上阵
人物:王婷
职业:蛋糕坊经营
做了十多年的传统行业,在今年开始转行,做起了微商,短短几个月的时间,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到底中间经历了什么?在经济下行的今天传统行业又面临着哪些危机?转行之后又经历了哪些蜕变?今天,让我们走进一家传统的制鞋企业,看看主人公转行的心路历程。
“我是青岛大学大四的学生,马上就毕业了。转行做微商也是我提出的想法,现在我们全家人都在做微商,还在东方城开了一家提拉米苏的蛋糕坊。”王婷(化名)告诉记者,十多年前父母开了一家制鞋厂,兢兢业业地经营着自己的生意,在很长的时间里,生意还不错。直到2014年以后,传统的制鞋业受到了冲击,接单也越来越少。到了去年,更是下滑厉害,作为大学生,王婷有着自己的想法,她开始帮助父母转行。
王婷介绍说,每天都会看到朋友圈里发的各种做微商的信息,自己也开始尝试了解微商。“我同学也有做微商的,有的卖洗衣片,有的卖玫瑰花茶,我本人特别喜欢烘焙,于是我就想着自己经营一家蛋糕店,并同时做微商。”有了自己的想法,王婷就跟父母商量,2016年,父母决定关掉鞋厂,全力配合女儿创业。如今,全家人都在做微商,每天自己做提拉米苏的照片都会直接发送在朋友圈里,还会附带上顾客的评论。为了让提拉米苏看起来更加诱人,王婷也是不断地创新,选取精致的餐具,加上精美的点缀,蛋糕一上市就受到了顾客的好评,回头客异常多。
“做微商要想成功,产品质量才是硬道理。我也在质量上下足了工夫,使用的食材都是最优质的,最重要的是量很足。”王婷表示,自己七月份就要毕业了,要全力做好自己的微商事业,父母现在也都加入了进来,帮助自己。父母负责线下的销售,自己也经营着自己的微商小店,每天图片更新,互动交流。
【媒体点评】
当前,互联网+俨然已被看作是实体经济新的春天。深究起来,对于传统实体产业来说,“互联网+”是被动行为,“+互联网”是主动行为。无论是“+”与被“+”,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显然还没有到达“你侬我侬”的境界,更没有完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完美结合。
其实,互联网经济的问题也不小,也正身处瓶颈之中而难以自拔。所以,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与其说成是“你是我的春天”,不如说是相互拯救。真要是当我们翻看朋友圈满眼是微商的时候,那就不是同生了,而是共死。
创新创业非易事,要考验的东西还很多
人物:金光石
职业:青岛洁沃绿色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出生于1961年的金光石先生是青岛洁沃绿色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创业两三年时间,他的产品主要用于改善农作物的土壤环境,现在已经在潍坊市有18个实验基地,今后他希望产品得到大范围推广。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前方的困难也很大。
金先生是朝鲜族人,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他经常去韩国,平均每一两个月时间就要去一次,每次在韩国逗留时间三四天。“在韩国的时间里,我发现在农业生产方面韩国比中国是先进的,所以我想着借助韩国的技术提升中国的农业水平,于是想到了在农业领域进行创业。”金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原来是从事饲料添加剂行业的,在中国韩国农田跑了多年业务,了解到中国农业有很多待提高的地方,金先生看到近些年来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农业发展,毅然投身于农业领域创业中。“通俗讲我们就是将土壤进行发酵,长期以来我国的土地中有很多化肥,土壤遭到了一定的破坏,我们通过特殊方式将微量元素与氨基酸结合,让土壤中微量元素进入作物中。”据了解,经过实验后西红柿产量增加19%,保存时间与口感都有很大提升。
金先生表示,项目的核心技术来自韩国清北农业大学,让农民有了经济来源整个市场才有活力,他想把工厂设在青岛,就能降低一半的成本。“创业要有技术,要有人和资本,以后的推广过程中还需要大量的资金,平时也经常为资金发愁。”
创业并非易事,是对眼光魄力与心智的考验。金光石先生的团队所在的孵化器是一瑞孵化器,孵化器负责人赵海燕女士很看好金先生的项目。赵海燕表示,目前城阳有大约一万家创业企业,城阳区孵化器有23家,“创业企业大致分为服务类、生产制造类、商贸类、科技类、中介类、研发类等。”赵海燕表示,创业非易事,创业者和创业企业要有企业战略、合理的企业定位、清晰的经营思路、恰当的投资规模与风险和精准的经营赢利点;此外还要有一个肯吃苦耐劳的创业团队、独具战略眼光和反应灵敏的团队带头人;还要有项目启动资金来做这件事情。赵海燕表示,除了金先生的团队外,孵化器中海油福瑞泰科智能科技、胜美洋新材料、绿谷生物等企业前景也非常好,对于很多孵化器来说,也面临着一个难题,就是想找到好项目来投资,“很多投资公司都面临大量资金找不到好项目的难题。”
【媒体点评】
一段时间以来,资本狂飙几度吹皱春水,P2P、双创、孵化器、众筹……一些词被高高抛起,一些词却已然沉入水底仅留波澜。对于创新创业,从思想到意识,从制度到配套,从资本到资源,从机遇路径创造,到公平空间营造,再到上升渠道塑造,这些问题如何完美解决,如何最大限度避免“全民炼钢、尽是废铁”局面出现,我们要做的功课还有很多、很多。
至于孵化器,“过家家”者有之,“挂羊头卖狗肉”者有之,“挂羊头无肉可卖”者亦有之,真要是碰到了一个好的孵化器,当需赶紧抓住,让它变成自己的“加速器”;对于浪潮之下,那些为了自己心中的梦想和理想依然打拼着的,或即将开始打拼的弄潮儿,真诚地送上一句祝福:路漫漫其修远兮,一路走好,大不了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新闻推荐
七一前夕,由青岛市书画艺术促进会主办的纪念建党95周年暨长征胜利80周年“爱国爱党”原创音乐会在协会艺术沙龙“艺海林”举行。音乐会最后在近百名书画音乐同仁“歌唱祖国”声中推向高潮。...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