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莒南县大店镇九峰山建设现场却机器轰鸣,一派繁忙的景象。“我正在规划建设高档次的多肉植物创意景观棚,探索北方多肉栽培的观光旅游新模式。”在多肉植物种植区,莒南小伙马少华一边忙着拍摄图片放在微信圈,一边忙着招呼青岛胶南地区的客户,还不忘记和笔者交谈,忙得团团转,全然不顾大棚内的高温。
2008年,大店镇九村的马少华从美术院校毕业,在杭州一所小学任书法教师。他经常到花鸟市场闲逛,对造型奇特、品种繁多的多肉植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亲戚家有一个理发店,生意平淡。为帮亲戚拉人气、增加收入,懂创意的马少华为小理发店设计了一个10平方米的花卉小铺,专门摆设并出售各类多肉植物。没有想到的是,理发店里的多肉植物一个月的销售额竟到了六七千元,利润远超理发。理发店里的多肉植物尝试为马少华打开了一扇创意农业的窗户,从此多肉植物成了他业余时间最大的事业。
2013年5月,马少华在淘宝网开了家多肉植物淘宝店,借用亲戚家的小菜园,自己设计建设了一个小型多肉植物大棚。采购、拍照、美工、配货,到客服、打包……他像陀螺一般转个不停,忙并快乐着。靠着无限的创意,马少华的网店在三五千家多肉植物销售网店中名列前十,日营销额超3万元。随着多肉植物网店的不断升级,顾客的成倍激增,马少华辞去了教师的工作,组建了一个20人的专业多肉植物销售团队,专职从事多肉植物网络销售。
2014年7月份,马少华决定回到自己的老家莒南县大店镇从事多肉植物种植,用创意“点亮”农业。“从发货订单上,我能很清晰地看出多肉植物客户群体的变化,这也是我回家开辟多肉基地的主要原因。”马少华说。这时,北方的多肉植物市场正处于起步阶段,加上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更有利于多肉植物的生长并能保证很好的品相。
“这片山地我承包十多年了,在这里种过瓜果梨枣,养殖过鸡鸭羊猪,受累不少,效益一般。小孩回来跟我说要建多肉植物大棚,我就想让他试试吧!”父亲老马很支持儿子马少华的多肉种植事业。
说干就干,整地、建棚、育苗、控温控水,马少华和父母在大店镇九村东部山上建起占地60余亩的多肉植物大棚,其中有老桩棚、繁育棚、产品棚等。
在最初的时间里,大店的多肉植物大棚如养在深闺的少女,无人知晓。随着多肉植物在北方的迅速普及,大店镇的多肉植物大棚“火起来”。“现在,青州、胶南、青岛等地的批发商专门到莒南来拿货。鲁南花卉市场来考察的人说,我们的多肉植物大棚是临沂地区面积最大、品种最多、品相最好的。”说起多肉植物大棚,马少华的父亲特别自豪。
辛勤的付出加上有创意的谋划,让马少华的多肉植物月销售额稳定在130万元以上。谈到未来的发展,马少华对自己的“创意”农业项目有足够的认识。“多肉植物市场现在火热,但是市场是变化的。我要抓住互联网时代的特点,探索创意农业+旅游的路子,把致富路拓得更宽一些。”
农村大众报通讯员厉兆玉宋荣荣
新闻推荐
□记者薄克国报道本报青岛9月18日讯青岛市政府今天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青岛市社会医疗保险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相关情况。《办法》具有三险合一、多层保障和分类享受等特点...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