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古贝春公司的科技展示厅,“董事长寄语”映入眼帘:“科技是发展引擎,创新是腾飞翅膀。缺之其一,如鸟余单翼。……”殷殷寄语寄托着公司对科技兴企战略的重视。纵观古贝春的发展史,从开发“三角古贝春”到“百年老窖”、“星级”、“国蕴”系列酒问世,从全省行评第一名到全国行评夺冠,从企业技术中心到产业国字平台,从国家级白酒评委到中国白酒大师,每一步飞跃都凝聚着科研人员的智慧。
任何事业都不会一帆风顺。古贝春的科技创新之路也并不平坦。
栽下梧桐引凤来
2015年4月,公司研发中心新扩建部分试投入使用,在白酒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公司依然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科研中心,正是董事会重视科研工作的具体体现。
对于公司一直坚持走科技兴企之路,很多老同志是清楚的。 1977年,刚刚经历十年文革风暴的祖国大地,百业待兴,科技人才奇缺。是时,“三角古贝春”正在孕育之中。那时,企业搞科研,还是个新鲜事儿。但是时任武城酒厂党支部书记的张子文却率先创立了公司的科研机构,时称为“科研小组”,由刘洪昌负责。1979年,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原青岛海洋学院)生物专业的刘宝仁调入武城酒厂,创立了“科研所”,将古贝春的生产工艺进行了系统化、理论化的整理,对生产过程和成品酒进行检验,并与天津轻工学院合作,完成了国家科委下达的“六五”科技攻关项目——固定化微生物产己酸对提高白酒质量的研究,获轻工业部科研项目二等奖。该项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及取优率,随之在白酒行业推广应用,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996年,周晓峰董事长走马上任,正逢公司遭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要振兴古贝春酒业,必须走科技创新之路。周晓峰坚定了科技兴企的大方向。他在原科研所的基础上成立企业技术中心,把朴实木讷却勤于钻研的吴兆征找来,让他当主任。企业还未走上正轨,工人吃饭都是问题,但是依然坚持给新生的技术中心添置了先进的化验、检测设备。当年秋天,在取经五粮液工艺基础上进行革新的新产品“五星级”古贝春、磁化古贝春推向市场,填补了山东省无浓香型高档白酒的空白。这两款酒的推出,激活了低迷的德州市场,当年销售额达3872万元,一举扭亏为盈!公司从此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经过近十年的潜心研究,公司在低度浓香型白酒的研发领域获得突破性进展,古贝春低度浓香型白酒达到了“低而不淡、窖香浓郁、绵甜甘爽、回味悠长”的境界。 2005年,经过三个月的刻苦攻关,以吴兆征为首的科研团队研制成功“古贝春百年老窖”,并一举夺得当年全国白酒行评低度酒第一名和高度酒第二名!从此,古贝春跻身全国名酒行列。
是趁机扩大生产规模狠赚一笔,还是在现有的条件下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白酒科研上去?周晓峰又一次选择了后者。
为改善研发条件,2007年初,公司开工建设3000平方米专职科研大楼,当年竣工并投入使用。公司添置了岛津7890—5975气质联用仪、戴安1200液相色谱仪、6890气相色谱仪、4510原子吸收仪、UV—2100光度计、TG328A电光分析天平等多种先进的仪器设备,这些设备是平时精细化验和分析的有力基础,在国内同行业研发中处于领先水平,有些甚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整个技术中心设备投资近2000万元。 2015年4月,新落成的科研中心扩建部分正式投入运营,公司再投资百万元新上两台国际领先水平的安捷伦7890B气相色谱仪和普析A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用于白酒的常规检测和重金属含量检测,为严把产品质量关再添助力装备。当月,古贝春院士工作站揭牌。
“我的事业在这里”
时光回到1980年的秋天,武城酒厂科研所主任刘宝仁那些日子一直没精神,他的回沙试验又搞砸了,一千多斤曲酒倒进了特曲窖池里,出了点“四不像”的怪味酒,剩下的都消失得无影无踪。试验又失败了,为此厂里说咸道酸的人不少,他感觉脸上火辣辣的。
他又想起当初来厂时的情景。 1979年,他领着一群学生来酒厂参加劳动。张子文得知他是个高材生,又是学的生物专业,就动员他到酒厂来工作。他听完张子文给他谈的待遇后说:“我是个老师,要上你这里来工作,学校非开除我不可。以后退休都没保障。 ”“开除不可怕,我到县上跑一下,给你重建档案,承认你的工龄、工资级别和技术职称。 ”
刘宝仁当场拍板说:“好!就冲你的气魄我也来! ”“士为知己者死。”这次,他决定接受任何处罚。
没想到,张子文在会上公开驳斥了厂里的言论,并主动承担了责任。他说:“厂里有的人说了不少难听的话,都是冲着刘宝仁的。那个出主意的人却没有受到指责,这是不公平的。大伙一定会问,那个出主意的人是谁呢?就是我——张子文。我有错误,罚也好,骂也好,我张子文都能接受,可有人说‘嘛大学生,混子\’,我却不能接受。刘宝仁进厂才多长时间,就把酿酒的技术、工艺基本掌握起来,搞试验也不是神仙一把抓,失败了可以从头再来,如果都按部就班,循规蹈距,一辈子也出不了好酒。 ”
周晓峰上任后,更加珍惜科技人员的劳动,为他们开发研制新产品、新工艺尽可能提供便利条件,不但提供了先进的仪器设备,还将工资待遇向科研人员倾斜,规定三总师(总工程师、总机械师、总酿酒师)的工资比其他行管岗位高出30%,比董事长高出600元。
2005年3月的一天下午,周晓峰率领公司中层以上领导在大门口迎接吴兆征。一辆黑色轿车停在门前,下来一位风尘仆仆的中年汉子,他个头不高,脸色黝黑,留着平头。周晓峰快步迎了上去,激动地一把抓住他的手:“吴总,欢迎你载誉归来! ”大家也纷纷围上来,争着给吴总道贺。
吴兆征的眼睛潮湿了,为自己这几个月来没黑没白的苦熬终于没有白费。他这次带着古贝春酒参加了在四川宜宾五粮液集团召开的“2005年全国浓香型白酒质量鉴评会”。 38度古贝春在低度酒鉴评中位居第一名,52度古贝春在高度酒鉴评中名列第二名!从1989年第五届全国评酒会至今,时隔16年,古贝春酒终于在强手如林的浓香型精品中脱颖而出,登上了全国白酒质量第一的巅峰!这的确是值得欣慰和自豪的事。
庆功宴上,周晓峰盛赞吴兆征为厂里争了光,问他要什么奖励。可他什么也没要,他没有任何背景,全凭一股子实干劲儿从一个小职员一步步提拔为主任、总工程师,又进入董事会,这些都是金钱买不来的东西。知识分子不看重钱,更看重的是事业,在这里他做成了自己一辈子都引以为豪的事业。“我的事业就在这里,还要什么奖励呢? ”
以“传、帮、带”的方式,为公司储备后备人才。公司已经举行了两次集体拜师仪式,在全公司营造了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现在“三总师”吴兆征、董福新、张建军的徒弟们都已经挑起了公司科技研发的大梁,完成了新老交替。多年来,公司还斥资聘请全国知名白酒酿造专家来厂授课,每年派出大量学员赴四川五粮液酒厂培训,既开阔了眼界,又为公司的生产、科研工作积累了经验。
创新永无止境
董福新作为古贝春公司总酿酒师,是古贝春传统酿造技艺的传人。他有着40年的白酒酿造经验,练就了目测和手感白酒酸度、粮食含水量精确率分别达99.9%和99.8%的独门绝技。周晓峰接任古贝春公司掌门人之后,了解到他父母年迈,妻子下岗,女儿上高中,家庭生活困难,便主动找到他,说服董福新让他妻子来公司上班,并办理了招工手续,成为公司正式员工。董福新被感动了,决心甩开膀子大干一场。
1996年3月,董福新带领学习小组来到五粮液酒厂学习。回厂后,他把适合南方气候的五粮液工艺与现有的古贝春工艺有机结合,围绕原料配比、入池温度、发酵时间、酸度调整等内容,进行反复试验和调整,根据武城当地的气候特点,以及累计当地10年以上的平均温差、湿度等,确定了古贝春酒生产工艺冬天延长发酵期到90天,夏天减少发酵期到70天的发酵时间,并成功地掌握了采用黄水酯化串蒸双轮提取调味酒工艺、黄水串蒸三级酒取优率工艺等。 1998年开始,该工艺在全厂推广使用,1998年底,生产统计显示使用该工艺后的主要数据:古贝春原酒取优率比原来提高了6.1个百分点;古贝春原酒产量比原来提高了0.8个百分点;古贝春 原 酒 理 化 指 标 比 原 来 提 高 了80mg/100mi。
2003年,“五粮古贝春混蒸混烧跑窖工艺”荣获山东省一轻厅颁发的生产技术优秀质量管理奖。2008年荣获山东省轻工业协会颁发的科学进步二等奖。“包包曲”原来是长江以南,以五粮液为首的名酒厂所独有的一种制曲工艺,江北的酒厂由于气候原因一直“可望而不可及”。
1997年,为使古贝春产品质量再上新台阶,董福新开始研制适合北方的“包包曲”。他通过自学食品发酵类的理论书籍,并凭借几十年的工作经验对老的制曲工艺进行改造创新。1999年,通过他改良的古贝春“包包曲”制作工艺在全厂推广,极大提高了古贝春的原酒质量。酒界泰斗周恒刚老先生在视察了“包包曲”曲房后评价:“与五粮液酒厂的‘包包曲\’的水分、温度不一样,技术创新优势显著,曲块的顶火温度达到了62度,可大大提高曲中的酸性蛋白酶和呈香成分,是长江以北唯一能制作‘包包曲\’的厂家。 ”2006年,古贝春的“包包曲”制作工艺,被山东省轻工业协会授予“山东省轻工业科学进步三等奖”。
“千年老窖,万年糟”。中国白酒生产用的窖泥一般是两大配方,一是白酒泰斗周恒刚老先生研究的北方窖泥;二是南方五粮液为代表的野生菌种分离扩大法培养的窖泥。但是这两种窖泥都各有优缺点,北方窖泥成熟快、见效快、衰退快;南方窖泥成熟慢、三年后才见效,成熟期太长。针对这两种窖泥,董福新认真研究,创新地采用了野生菌种和训化菌种相结合的方法,成功地创造了独特的古贝春人工老窖泥培养工艺,制作的人工老窖泥,具有成熟期短、衰退期长的特点,可当年制作,当年见效。目前,他制作的窖泥连续使用10年还在继续使用,每年可为公司节约窖池维护成本100万元以上。
2009年,不甘寂寞的董福新,再一次对白酒的酿造生产工艺进行了挑战,他研制的单粮酒混蒸混烧小跑窖工艺,成为全国首创,改变了中国浓香型白酒只有清蒸清烧、混蒸混烧原窖、混蒸混烧跑窖三大工艺的现状。这项工艺从2006年11月开始研发,经过一年半的时间,实验成功。该工艺比原有的清蒸续茬工艺节约用糠20%。 2008年采用单粮酒混蒸混烧小跑窖工艺的五个班组,与未采用该工艺的6个班组比较,优势突出,在全公司普及推广后,仅14个单粮班按半成品酒计算,每年至少可以创收226万元以上。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古贝春公司依靠科技创新走上腾飞之路,这条路是一条艰辛之路,也是一条充满理想的成功之路。
(撰稿 李国锋)
新闻推荐
...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