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距离春节还有一个周,但城阳夏庄的采摘园已早早对游客开放,而往年,果蔬采摘要等到年后才能拉开大幕。记者昨天获悉,为抢滩春节市场,夏庄当地菜农不断提高种植技术、引进新品种,使得采摘时间提前两三个月,目前草莓、杠六九西红柿、叶三黄瓜已进入采摘季。
/ 探访 /
游客组团前来采摘
走进夏庄鸿得源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温室大棚,部分草莓已经成熟,鲜红的颜色让人垂涎欲滴。“这里是立体采摘大棚,除了花果期需要人工作业外,浇水、施营养液、控温、控湿等已全部实现电脑控制。”园区负责人王倩说。 “今天正好休息,就带着老人、孩子一起来体验一下采摘的乐趣。 ”家住夏庄街道的郝女士说。记者现场看到,尽管不是周末,采摘大棚里还是吸引了不少游客。“周末时游客最多,园区一天能接待200余人。 ”王倩说,来的游客以青岛市区为主,有旅行社组团来的,也有一家人亲子游的。
随着种植技术的提高和新品种的引进,“早熟”草莓的种植面积逐年提高,近两年,部分园区或农户在元旦前后就对采摘游客开放,究其原因,正是看准了节日市场。“园区仅草莓就有六七个品种,除了草莓采摘,还有杠六九西红柿、叶三黄瓜等。 ”王倩说。
/ 人物 /
春节前后草莓不愁卖
家住夏庄街道的李桂琴今年63岁,从事大棚种植已经20多年。半个月前,她种植的一亩大棚草莓已经熟了。“春节前走亲访友的多,草莓礼盒销售格外好。 ”李桂琴说,临近年关,每逢周末是人气最旺的时候,最多时一天接待四五十人。“目前还是零售为主,到草莓大量上市,就改为采摘为主了。 ”李桂琴说,按照种植规模和草莓的长势,她预计今年春节前后,仅这一项的收入就得超过两万元。
距离春节还有一个周,李桂琴就早早开始打算了。近几年郊区游越来越火爆,即使春节期间也是游客不断,看着别人纷纷建起温控大棚,李桂琴和老伴一合计,也加入合作社跟着年轻人一起经营。 “这两年的春节,我和老伴都是在大棚里过的,连馒头都要拜托姊妹们帮着做。 ”
/ 延伸 /
“互联网+”带动农民创收
“春节过后,园区将推出家庭体验式种植。”王倩说,所谓体验式种植,实际上就是“阳台农业”。这一想法来自日常经营,在采摘的过程中,时常听孩子们说起,“原来草莓不是长在树上的呀”,生活在市区的孩子都吃过草莓,很多却不知道草莓是如何生长的。这个项目就是把草莓种植在一种特殊器具中,器具可以自己组合,就像搭积木一样,技术人员只需告知一些简单的养护方法,市民就可以将草莓种植在家中。
“像鸿得源这样的大型园区,仅辖区就有四五家,多数以合作社的形式运营。 ”夏庄街道办工作人员说。“园区正在规划建设现代智慧农业控制中心及物联网系统,包括智能监测、电商平台APP等方面。 ”王倩说,通过 “互联网+”形式,打造现代化、数字化、科技化智慧农业示范园,提高园区的高科技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
/ 幕后 /
城阳成近郊采摘游首选
城阳旅游局工作人员说,乡村旅游是城阳旅游业中发展最快的一个板块,也是青岛市民最热衷前往的近郊休闲采摘游目的地之一。
近几年,城阳采摘旅游呈现以下特点:采摘时间覆盖全年,春季和冬季主要以草莓采摘、蔬菜采摘为主,夏季主要以樱桃、红杏采摘为主,秋季主要以葡萄等秋收采摘为主。草莓采摘节、山色峪樱桃山会、少山红杏节、宫家村葡萄节、河崖秋收节等旅游活动缤纷多彩,采摘游促销增收效果显著。
/ 新闻内存 /
去年乡村旅游收入8.5亿
记者从城阳区旅游局获悉,目前城阳区共有省级旅游特色镇2家、市级旅游特色镇2家,省级旅游特色村11家,市级旅游特色村11家,省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28家,市级旅游特色点16家,精品采摘园6家。 2017年,全区接待乡村旅游游客350万人次,同比增长15.6%,乡村旅游收入8.5亿元,同比增长31.2%。
本版撰稿摄影 记者 王涛 通讯员 王作岩
新闻推荐
早报体育专讯昨天,青岛黄海足球俱乐部宣布与33岁的西班牙高中锋弗朗西斯科·桑达扎正式签约。值得一提的是,桑达扎与黄海上赛季外援拉基奇的身高同为1.88米,体重同为80公斤。近日,桑达扎代表青岛黄海...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