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看到乡医姑父救死扶伤的很多事例,刘传海就萌发了将来当一名乡村医生的想法。毕业后他和爱人一起扎根山村,用自己的青春和智慧谱写着一首灿烂的奉献之歌。小年当天,记者来到崂山区返岭社区卫生室,采访了乡医刘传海夫妻俩。
勤学苦练只为治病救人
当天上午,记者来到了返岭社区卫生室,42岁的刘传海是社区卫生室唯一的全科医生,他正忙着给社区居民看病拿药。
“小时候,我经常到姑父家玩,姑父是当地的赤脚医生,看到他每天给很多病人治好病,我觉得当医生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姑父也劝我长大了当医生。 ”在送走了6名患者后,刘传海这样告诉记者,“姑父当了一辈子乡医,他就是我当医生的好榜样。 ”为了当好一名乡医,刘传海在青岛八医实习期间就很用心,白天到各个科室跟着医生学本领,晚上他还利用休息时间专门跑到急诊室求师学艺,医生看他好学,就安排刘传海参加清创缝合,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刘传海练就了一手清创缝合的好技术。
1996年,刘传海从青岛卫校社区医学专业毕业,他放弃了到卫生院工作的机会,主动来到生于斯长于斯的老家返岭社区。那时候,崂山区还没有实施一体化卫生室,刘传海就在自家房子里腾出50平方米的两间房,开办了一家个体诊所,他也成为返岭社区第一个经过医学专业培训的医生。
那年刘传海正好是20岁,因为年轻,刚开始有些居民不大相信眼前的小青年能看好病。一次,有一位村民在搬炸油条的铁锅时被锅沿划伤了手臂,伤口足有20厘米长,家人带着伤者来到了刘传海的小诊所。 “我在半个小时内就完成了清创缝合工作,并且缝线很漂亮。”后来伤者的家人逢人便夸刘传海的医术不错,这件事情到后来让刘传海在周边四五个社区都小有名气,有的居民都慕名前来看病。
雨夜独行去邻村看病
干一行就要爱一行,刘传海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医疗事业,他购买了一辆摩托车,就是为了能够骑着摩托车快速上门就诊。
1998年秋天的一个深夜,天正下着大雨,刘传海接到长岭社区一个病号的求助电话。 “老人胸口疼得厉害,你快来看看吧。 ”刘传海披上雨衣,顾不得道路湿滑,骑上摩托车就出门了。山路崎岖不平,刘传海尽量开到最大速度,结果在一次拐弯时,一下子滑倒在路面上,幸亏衣服比较厚,他扶起摩托车赶紧继续往前开。20分钟,他来到老人家里。“经检查发现老人胸痛持续不缓解是心梗导致的,在给老人服了药后,我就帮助他去了医院。”幸亏抢救及时,老人最终转危为安。
“身为医生,时刻要帮着病人跟病魔做斗争,我必须足够强大,我必须足够迅速。 ”刘传海说,后来他把摩托车换成了小汽车,就是为了把病号及时转运到大山外面的医院。2011年,返岭社区有个哮喘病人犯病了,半夜2点接到电话后,刘传海带着氧气罐来到病人家。“那次真是太危险了,因为病人情况危急,出现了呼吸衰竭,必须马上送到医院抢救!我把他从家里背出来,然后开着车赶到了30公里外的医院,送到急救室门口时,氧气罐里的氧气也用完了,我又紧急联系医生抢救,最终挽救了病人。”那一晚,刘传海没有休息,一直守在急救室外等待消息,得知病人抢救过来后,他悬着的心才完全放下。
居民健康情况了然于胸
返岭社区有1100多名居民,从2009年开始,刘传海就给全社区的居民建立健康档案,他历时2年半时间走遍了全村所有的住户,给每一个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每个居民的健康状况他都是了然于胸,真正成为了全社区居民的健康使者。在他的卫生室内,记者见到了一张健康地图,上面清楚地标注着每一个住户的住址、户主名字,在另外一个表格上标注了社区的人口情况、慢病人数等信息。
2012年,根据崂山区街居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相关规定,刘传海的个体卫生室整合到社区卫生室,50平方米的诊所变成了100多平方米的卫生室,还配备了心电图机等专业设备,刘传海也从自收自支变成了每月领取固定工资,“成为专职乡医后,我感到身上的责任更大了,我必须拿出百倍的精气神干好我的工作。 ”
5年前,刘传海成为了返岭社区卫生室主任,他是这里唯一的医生,还是一位全科医生。后来,爱人刘红波也从厂医回到老家,担任了青山社区卫生室的医生。这对乡医“夫妻档”成为了大山深处别样的风景。
每天上午8时许,这对夫妻档就要早早地出门,各自赶赴工作岗位,他们要一直工作到最后一个病人离去为止,一年365天从来没有休息日,风雨无阻。
“拼命三郎”轻伤不下火线
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每天要接诊20多个病人,加上慢病档案,因为太忙了,刘传海午饭、晚饭都不固定,加上长时间坐诊,他犯了痔疮。在坚持了一段时间后,他无奈去做了切除手术,当时医生告诉他必须在家卧床休息一周,但是心里想着社区居民的刘传海竟然在手术次日就去上班。
“那段时间因为有流感,不少居民要来看病,再加上卫生室只有我一个人,不能耽误了大家看病。 ”因为不敢坐着,刘传海就侧着身子倚在椅子上,屁股底下还垫着纱布。他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疼痛,咬着牙坚持给社区居民看病。
“传海呀,传海,你以后可不能再这么折腾了,一定要注意身体。”一名村民得知此事后这样说。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刘传海的卫生室里摆放着大量的预防疾病的宣传单,刘传海在给病人看完病后,总要多叮嘱几句,告诉大家怎样吃药,平常该怎样来预防疾病。 “不少居民都是有病了才来看病,其实应该是预防在前,我从一开始行医,就想着引导大家养成预防疾病的好习惯,从锻炼身体、注意细节入手。 ”
成为志愿者参与救援60次
工作之余,刘传海还喜欢爬山,崂山大大小小的山头他都比较熟悉,2015年,他成为了青岛市救生协会慈善救援队的一员,从此以后,只要时间允许,他都会参与救援行动。
2016年冬天的一天深夜,救援队在接到一名老人的求援电话后紧急出动,“老人说自己在石门山,但是我们转遍周围的山头就是没有见到他。 ”刘传海说,当时气温在零下12摄氏度,大家又从石门山转到了华楼山,最终找到了已经冻得不会走路的老人,等到下山时天已经微微亮了。还有一次,4名青年人走野路爬崂山,其中一名青年不慎摔到河道里,造成右膝盖粉碎性骨折、双脚踝骨折。接到求助电话后,刘传海和20名队友立即上山搜寻,最终是依靠刘传海的判断,大家找到了伤者,刘传海又就地找来树枝,用绷带把伤者的受伤部位包扎固定,这才下山送往医院。还有一次,刘传海他们的救援队一下子救援了25名游客,创造了救援队成立以来救援人数之最。
成为救援队志愿者以来,刘传海参与救援的行动近60次,救援的驴友已经有上百人,他也多次获得奖励。 “救死扶伤是我们医生的神圣天职,不管是在社区里,还是在大山里,我都愿意竭尽所能帮助大家。 ”刘传海说。
窗外已经是鞭炮声声,年的味道弥散开来,刘传海给当天最后一名病人看完病,这才收拾起急诊盒子回家。在崂山区共有180多名像刘传海一样的乡村医生,他们驻点在各个乡村社区,在大山深处用自己的医者仁心,用自己的无私奉献守护百姓健康。 记者 陈勇 通讯员 邵霞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昨天,市人社局发布了2017年青岛市人才供需情况分析。去年,青岛市人才服务中心举办各类现场招聘会153场,提供岗位10.75万个,求职配置人数达21.18万人。去年,市场平均工资交易价位3564元/月,同比增长了12...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