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 即墨新闻 胶州新闻 平度新闻 莱西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青岛市 > 青岛新闻 > 正文

劈柴院的“码头文化”,劈柴院的“码头文化”

来源:老年生活报 2018-06-27 07:35   https://www.yybnet.net/

老青岛人都喜欢逛劈柴院,除了各色小吃,这里的娱乐文化十分吸引人。在江宁路的几个大院中,8号院和10号院是娱乐场所,曾是青岛平民娱乐中心。

“劈柴院”有鲜艳茶社、永安茶社、共乐茶社等几家茶社,如共乐茶社曾有歌女(演员)23人。此处还有苗心诚说书场等曲艺场。在院子里则是“撂地”的艺人,即露天演出,摆上几条或十几条长凳,演完一段就收钱,站着看的可以不交钱,坐着的则一定要交钱。

江宁路10号好似一个娱乐大院,有一家电影院叫大光明,其实只有100多个座位,以后成为演出地方戏的戏院。 “戏法大王”王鼎臣,外号“王傻子”在此演过,新凤霞在西大森的演出空闲时,还独自跑来为“王傻子”帮工。还有相声演员马三立、评书演员葛兆洪、山东快书演员高元钧、曲艺世家刘泰清等等,也都曾在这里练过摊儿。当时,许多南来北往的小客商时常住进这里,为的就是享受一下这里的“码头文化”。

一些后来很有名的艺人开始却是在劈柴院里崭露头角的。如著名相声演员马三立,1932年,年方18岁来青岛闯江湖,与刘宝瑞搭档,演出了《对对字》、《大上寿》等段子,很受欢迎。以后,他成了相声大师。 1984年他来青岛出席会议,专程到劈柴院寻访旧地。时年70周岁的相声泰斗马三立兴致勃勃地谈到了年轻时在青岛劈柴院里撂地说相声的经历。

山东琴书演员商业兴与关云霞结婚后来青岛也曾在劈柴院演出,后成为“东路琴书”代表性演员,解放后参加全国曲艺汇演,1959年重回青岛,任青岛市曲艺团副团长。西河大鼓演

员刘泰清1932年在

10号院内开了泰清

茶社,他演唱西河大

鼓,自创一派,解放后

山东省一等奖,受

到周恩来总理接见。

刘泰清是劈柴院

里著名的曲艺世家。他的妻子系平度人,是山东大鼓演员,二弟刘泰喜是木板大鼓演员,三弟刘泰盛和儿子刘吉祥、大女儿刘立琴均是伴奏。二女儿刘书琴继承父业成为著名西河大鼓演员。三女儿刘惠琴是中央广播说唱团主要演员,学过西河大鼓,山东琴书,又向曲艺家白风鸣学河南坠子,被誉为“青岛刘三姐”。

劈柴院艺人中有著名评书艺人葛兆洪、王宝亨等人,1948年葛兆洪在电台连续播讲《三侠剑》,是收听率最高的节目,也是第一个在电台播出长篇曲艺的演员。

解放后,在“三大改造”中,艺人及摊贩都组织起来,离开了劈柴院。据《史鉴》

新闻推荐

路过积水段别盲目通行

【提醒】

青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岛,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劈柴院的“码头文化”,劈柴院的“码头文化”)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