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记者李伟
第一次到今康福,记者就感觉跟印象中的老年公寓不一样,独门大院中间立着一面极具生活气息的影壁墙,一下子就让人觉得亲近不少。走进去就是一片小公园,郁郁葱葱的树木,树下藏着供人休息的花亭子,还有木质的秋千、健身器材,三三两两的老人聚在一起,拉着家常,下着象棋,打着扑克,更像是一个胡同里的邻居。
受访者:刘阿姨
自己过舒服了,儿女就放心了
刘阿姨老家是黑龙江的,来青岛已经有小20年了,“就这一个姑娘,她爸去世早,我就跟着她来青岛了,带带孙子。”刘阿姨说起自己的孙子,嘴角不自觉的上扬。小孙子上学后,刘阿姨自己在家闲的无聊,再后来女儿一家去了远点的地方上学,每个周末才回来一趟,刘阿姨更没事可做了。“姑娘天天打电话,问吃了没有,有事儿没有,我都说好着呢,实际上我一个人在家连饭都懒得做。”可怜天下父母心,大概所有的父母都是这样的吧。
一天刘阿姨看到了今康福的宣传内容,就跑来实地考察,“这里的工作人员很热情,环境也好,吃得也好,我就不想走了,哈哈”说着,刘阿姨爽朗的笑起来。像这样的老人,今康福有很多,都是独身一人,又不想和孩子互相迁就,大家不约而同的选择了今康福。吃得健康玩得自在,一群老伙计在一起也不孤单,还时不时的有点儿小活动小比赛,老人的小日子过得是无比舒服。刘阿姨的女儿每周还是会过来看看老人,看着刘阿姨笑容满面精神头那么好,心里也放心了。
受访者:姚阿姨
今康福就像一个大家庭
姚阿姨厉害了,年轻的时候是首长专列的乘务员,今年已经78岁了,可看上去跟60岁一样。姚阿姨不光心态年轻,这身体也是倍儿棒,公寓有啥活动都积极参加,姚阿姨最喜欢的运动是包饺子包包子,“包了就给大伙儿一起吃,看着人家吃我很有成就感。”姚阿姨高兴地说,“我还喜欢旅游,可能跟我之前的职业有关,感觉出去走走身心舒畅。”于是姚阿姨每年都跟着今康福的“尚行旅居”出去玩。
姚阿姨还说:“看着这里的服务人员,感觉就跟自己的晚辈一样,每个人都很关心你,哪天我出去了,他们肯定会给我打电话问问,一定要知道我平安才行。我把这里当成自己家。”姚阿姨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前不久台风突袭,大院里的花花草草遭了灾,姚阿姨主动帮着收拾,还说“自己家这样了不得收拾啊!”今康福董事长刘汝栋就常说,“我们不是盈利机构,我们做的是一份家庭事业,所有人都是大家庭的一员。”
受访者:王姐
老人失能更应该得到好的照顾
王姐是今康福的老员工了,干护理也有近10年时间,有专业的护理经验,她护理的大都是失能老人。在特护病房里,记者参访到了王姐。“失能失智的老人,对于每个家庭来说都是不小的负担,现在上班族的生活节奏都比较快,找个护工一是价格昂贵,二是不够专业,所以很多家庭选择送来今康福。”王姐一边为躺在病床上的老人洗脸擦手,一边给记者介绍。
记者看到,一个特护病房里面住着三位老人,房间内很整洁,老人的精神面貌也不错。做完清洁,王姐像哄小孩一样给老人喂饭,“别小看喂饭,这还是个技术活呢,有的老人习惯了我喂饭,就算是自己的家属来了都不张嘴,这种时候我是既骄傲又尴尬。骄傲的是证明我照顾的好,尴尬的是感觉抢了人家尽孝的机会。”让王姐最伤心的,莫过于自己照顾的老人去世,失能老人的身体机能都已经退化,照顾的再好也终究避不过那一天,每当送走一个老人,王姐都要难过好几天,有时候还会默默流泪。王姐叹息着:“谁都有老的时候,谁也不想自己瘫在那里,他们的苦我们正常人想象不到,他们才更应该得到好的照顾。”
另外,今康福老年公寓和120急救中心开通了绿色通道,一旦老人有不舒服,可以第一时间送到医院,公寓里也有专业的医生和护工,失能失智的老人也能得到良好的照顾。今康福还有丰富的娱乐生活,除了让老人吃好喝好,节庆日还能在一起热闹热闹,每年都要组织出外旅游,随队都有专门的医生,你能想到的今康福都有。所以,放心来吧,亲自考察下,这里有幸福的晚年生活。
外出旅游机场上合影留念
董事长给工作人员开会
葡萄自然是大泽山有名,组织老人来个一日游
台风过后,老人积极投入整修过程中,真正的以公寓为家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10月9日电(记者潘清许晟)这是一张四周饰有花边图案,看起来像钞票的纸片,上面写着“上海飞乐音响公司股票”“股...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