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下午,“读书·行路”2019作家进校园阅读推广公益活动(第二场)暨2019青岛市作家协会小作家分会启动仪式在青岛市枣山小学举行,青岛作家于潇湉为枣山小学的同学们带去了一场趣味写作课,青岛市作家协会小作家分会在枣山小学成立写作基地。
于潇湉讲解“写作密码”
“作家进校园”是青岛报业传媒集团与青岛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青岛早报、青岛市作家协会承办的少儿阅读与写作推广活动,活动旨在让校园里的孩子零距离接触作家、了解作家,感受阅读与写作的快乐。昨天走进枣山小学与同学们面对面交流的是青年女作家于潇湉。于潇湉著有代表作《鲸鱼是楼下的海》《深蓝色的七千米》等,曾获得冰心儿童文学奖、青铜葵花小说奖等。
昨天她和同学们分享了一堂题为 “故事里的写作密码”的讲座,结合自己的作品,将写作中“开头的写法”“描写的重要性”“结尾的写法”等个人经验娓娓道来。讲座中,于潇湉用互动的方式解读“人物对白法”等写作方法,踊跃互动的学生模仿和妈妈斗嘴的桥段让讲座现场充满欢乐。
讲座后,同学们纷纷向于潇湉提问有关写作和阅读的问题,回答一位同学提出的“在读书的时候积累了许多好词佳句,但是在写作的时候为什么就是用不上”这个问题时,于潇湉回答,好词佳句不应该生硬地套用,因为每一个好词佳句都有它的上下文联系,在一篇文章当中非常合适,但是在另一篇文章当中未必合适,“好词佳句是需要积累的,只是你需要和你自己的文章结合起来用。”她鼓励同学们写作时学会用作家的方式去思考,将自己的观察和感受融入到写作中。
还有同学问该如何去深入地阅读一本书,于潇湉告诉孩子,自己读一本书通常会读两到三遍,“第一遍是通读,看故事;第二遍、第三遍读的时候,回过头来看作家在描写场景、人物的时候,用到了哪些写作的手法,故事情节是怎样一点点从开始的波澜不惊到后来的惊涛骇浪。”她认为,除了读故事,读书还应该注意作者的写作手法和写作结构。
于潇湉告诉同学们,每读一本书都可以打开一扇门,“你未必能把一本书全部的内容都吸收掉,你只要吸收了其中的一点或获取了新的知识,都算是成功地读了一本书。 ”
小作家分会写作基地挂牌
昨天,青岛市作家协会小作家分会写作基地在枣山小学挂牌。枣山小学校长刘岩林表示,“小作家分会在我校成立写作基地,意味着将有更多知名作家走进学校,为同学们打开通向未来写作花园的秘密大门,为孩子们展开灿烂的文学画卷。 ”
青岛市作家协会小作家分会隶属于青岛市作家协会,由青岛早报具体运营,是由青岛市喜爱文学与写作的少年儿童或者单位自愿组成的文学性、地方性、非盈利性的少儿文学群众团体,这也是岛城惟一一个由官方成立的少儿文学群众团体。2013年,首批20所学校和155名中小学生分别获得单位和个人会员资格。
青岛市作家协会小作家分会旨在打造一个文学的摇篮,一方面发掘具有创作天赋的文学苗子,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文学成长环境;另一方面推广儿童阅读,在岛城少年儿童中建立一个精神阵地,帮助他们从小奠定思想的人文格局。
青岛市作家协会小作家分会将组织开展文学讲座、培训、辅导等,开展作家进校园、走访名作家等活动;组织会员承接、开展征文大赛、笔会、采风、阅读等活动;广泛开展少年儿童文学普及工作,组织会员积极参与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文学交流、游学等活动;编辑少儿类文学书刊,推介、宣传国内外少儿文学创作的成果、动态与信息;组织开展会员优秀作品研讨会、交流会、推广会等,评选、推荐优秀创作成果,表彰和奖励在文学创作中有突出成绩的会员。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喜爱文学与写作,从中发现、发掘优秀小作者进行培养。
除了有丰富多彩的活动外,小作家们的日常习作还可以获得国内和岛城著名作家的指导和点评,郑建华、林少华、杨志军、何敬君、陈为朋、许志强、李旭、董立勤、叶帆、韩嘉川、徐培范、柳士同等均将担任小作家协会的顾问,为帮助孩子们实现自己的文学梦助力。
本版撰稿摄影 记者 单蓓蓓 韩星
生动有趣的讲座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
市作家协会小作家分会写作基地在枣山小学挂牌。
于潇湉
新闻推荐
早报6月5日讯5日,市公安局推出跟进服务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工作十二项措施和整治损害营商环境突出问题六项专项行动,为青岛市...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