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青岛市市北区的孙桂红对高考的印象很模糊,直到她退休后,还时常会梦到自己会坐在一个教室里,和同学们一起通过这场考试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我初中毕业后就上了技校,技校毕业后就参加了工作,然后一直工作到退休。”孙桂红说,她对高考并不了解,但身边的同学通过高考成了公务员、医生、教师等,这让大家十分羡慕。 “如果时光能倒流的话,我肯定会选择学习这条路,不断提高自己。”孙桂红说,她第一次知道高考也是上世纪70年代末,那个时候大家对高考的热情十分高涨,许多人都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报名参加了高考。 “我那时已经是一名工人了,家里兄妹7个,我排行老六,我有4个哥哥1个姐姐和1个弟弟,那时家里人口多,经济条件十分不好。”孙桂红说,当时她本有机会上高中,但为了更好地补贴家用,初中毕业后她选择了上技校学本领,只为能尽快走上工作岗位获得收入。
“现在来看还是学习重要,通过学习各种知识,人的眼界也会开阔很多,思想水平也会提高一个台阶。 ”孙桂红说,前不久她参加初中同学聚会,明显感觉参加过高考并且上了大学的同学们聊得更深入,这让她很羡慕。“虽然很遗憾,但生活就是这样,现在让我欣慰的是儿子考上了山东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到了一个科研机构工作,他也算是通过高考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孙桂红说,看到儿子的学习、工作经历,她感到十分欣慰。“现在条件非常好,学生们也很幸福,真希望自己当年也能好好学习,参加一次高考。 ” 记者 蒋南
新闻推荐
本报6月6日讯为做好高考“护航”工作,公交轨道公司前期召开了高考专列专题会议,提前计划和统筹安排专列开通工作。城阳区共...
青岛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