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崂山,卫生健康工作惠民成为最根本出发点。
文/图半岛记者李晓哲通讯员朱晓靖李君
每年拿出100万元开展“名医下乡”、率先建成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在全省率先取消年龄和户籍限制,白内障患者免费复明工程让老百姓不用花一分钱……近日,崂山区卫生健康局对外发布了2019年民生成绩单。
“针对居民反映的看病难问题,从2011年开始,崂山区实施‘名医下乡’工程,每年拿出100万专项资金,市级医院选派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医疗专家到崂山区基层门诊坐诊,服务对象倾向于地处较偏远的农村社区。”崂山区卫生健康局副局长徐晓东介绍,这些年来,“名医下乡”工程辐射面越来越广,下乡专家从三四个专业扩大到心内科、呼吸科、儿科、骨科、传染病科等10多个专业,“名医”除了现场为居民看病外,还参与到各基层医疗机构的门诊及业务培训,强化基层技术力量。
据悉,到2019年11月份为止,崂山区“名医下乡”共坐诊8000余次,累计诊疗患者10余万人次,有效改善山区居民就医感受,把专家级的服务送到老百姓家门口。
除了“名医下乡”工程外,崂山区还在全市率先建设远程医疗服务体系。近年来,连续投入800多万元构建了大规模、广覆盖、服务群众最基层、社会效益显著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
崂山区在全市还率先将“两癌”筛查范围从农村扩大到城镇妇女,年龄段由35岁~59岁扩展到30岁~64岁,近5年来每年完成“两癌”筛查1.4万例。2019年,崂山区在国家免费发放叶酸项目的基础上,为孕妇增补多维元素片(胶囊),已惠及700多人。
“全区已建立基层医疗机构和省市级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和民营医疗机构的医疗联合体20个,实行‘社区——街道——医联体’分级负责模式,优化家庭医生团队结构,为签约服务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徐晓东说,崂山区把药师纳入家庭医生团队,开展居民合理用药咨询及指导,深受居民欢迎。
崂山区连续7年实施全民健康教育工程,累计举办健康教育大讲堂1789场、受益8万多人次,发送健康知识短信突破1000万条。积极拓展健康宣传阵地,打造健康主题公园、健康宣传一条街,创建健康社区、健康促进学校、健康促进机关、健康促进企业等健康促进单位123家。
崂山区全方位、多层次、广渠道宣传推介,引导广大群众改变生活习惯、优化饮食结构、调整运动起居,进一步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全区居民健康素养达到23.1%,较2016年(13.38%)提高近10个百分点,居民平均期望寿命达到82.01岁。
目前,崂山区共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424家,其中二级以上综合医院2家,其他各级各类医院17家;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家,社区卫生服务站30家,卫生室140家,其他医疗卫生机构230家。崂山区已经建成15分钟健康服务圈。
推动健康崂山建设,崂山区以促健康、转模式、强基层、重保障为着力点,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按照“强基层、调结构、补短板、升能级”的医改总要求,全区卫生健康系统着力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分级诊疗制度落实,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卫生健康服务需求,切实担当起“群众健康守门人”责任。
“名医下乡”工程辐射面越来越广。
新闻推荐
探讨养老问题,做好养老服务 珠海路街道海口路社区召开“老吾老”养老模式研讨会
文/图半岛记者韩英子通讯员乔羽11月12日,珠海路街道海口路社区携手军休五中心,一起开展了“老吾老”社区居家照护...
青岛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