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1月28日讯28日,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二期)投产运营。该项目推出了山东港口自主研发、集成创新的全球首创氢动力自动化轨道吊、全球首创运用5G+自动化技术等6项全球首创科技成果,领军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全自动化码头科技水平,再次以中国“智”造、中国创造向全球港航业奉献了“中国方案”。
此次投产运营的二期工程岸线长660米,2个泊位,设计吞吐能力170万标准箱/年,配备9台双小车岸桥、38台高速轨道吊和45台自动导引车。自2018年6月8日开工以来,建设团队科学组织、强力攻关、共同努力,仅用一年半时间就实现了码头的投产运营,仅为全球同类码头建设周期的1/5。
二期工程全球首创“氢+5G”智慧绿色发展模式,定义港口未来,引领世界港口建设发展潮流。全球首创氢动力自动化轨道吊,自主研发氢燃料电池组为自动化轨道吊提供动力,用氢替代石油和煤炭,轨道吊实现完全零排放,对环境保护具有深远的意义。
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二期全球首创运用“5G+自动化技术”。建设研发团队紧跟世界5G科技发展趋势,在全球率先完成了运用“5G+自动化技术”实现码头全覆盖,成功实现在5G网络下的岸桥、轨道吊自动控制操作、抓取和运输集装箱及高清视频大数据回传等场景的应用。经测试,二期自动化码头大型设备通讯实现了低时延、大带宽,抗干扰强,频谱稳定,为智能港口应用构建了低成本、更便捷的信息高速公路。
此外,二期工程还应用全球首创机器视觉+自动化技术、智慧监管系统、三维可视化运维平台和基于商业智能(BI)的自诊断系统等“黑科技”,使码头的生产装备更加自动化、生产管理系统更加智能化,为全球“智慧港口”“绿色港口”发展贡献更多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
全自动化码头是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等技术和业务于一体的复杂系统工程,自1993年世界第一个集装箱自动化码头ECT在荷兰鹿特丹诞生以来就被誉为“港口科技王冠上的明珠”。2017年5月11日,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一期工程投入商业运营。与传统人工码头相比,一期工程的作业效率提升30%,人工减少80%,自动化程度超过鹿特丹港等世界级港口。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记者王伟)
新闻推荐
[秋冬严打整治]近年来,全区政法机关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为牵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全区社会治安秩序持续向好。为...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