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聚带来的规模效应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当前,青岛已形成了海工装备、轨道交通、系能源汽车、智慧家居等多个产业聚集区,有力地带动了经济的增长。近日,青岛市重点工业产业集聚区建设联席会议(以下简称市产业集聚区建设联席会议)印发《关于做好青岛市重点工业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的印发标志着市重点工业产业集聚区建设进入正式创建阶段。
创建方向方面,根据集聚区的建设特点和青岛市产业发展引导方向,把产业集聚区分为全市重点工业产业集聚区(含细分行业产业集聚区)和都市产业园(含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区)。创建方向重点聚焦“956”产业和“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攻势中的“7+N”产业等,可申报创建包括但不限于轨道交通装备、汽车(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集聚区;或申报创建包括但不限于机器人、新材料等细分行业产业集聚区(都市产业园);或申报创建包括但不限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区。
创建标准方面,针对工业产业和数字经济的各自特点,分别制定了具体的创建标准,主要分为约束性条件和引导性条件。约束性条件体现规范性和刚性,从服务机构、主导产业数量及营业收入占比、创建方案、营业收入、规划面积等方面进行了明确,约束性不能全部达到的,不得入围。引导性条件体现对集聚区创建提升及建设管理水平的导向性,对工业产业集聚区从整体规划、产业发展实力、创新能力、信息化水平、招商引资、安全环保、公共服务等7个方面制定了16项引导性条件,对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区从整体规划、产业发展实力、创新能力、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6个方面制定了18项引导性条件。每项引导性条件赋予相应分值,作为后期评审的标准。
创建流程方面,《通知》对创建流程和需要的材料做出说明,列出了详细的创建材料清单,创建材料分为申报材料和附件材料两部分。市产业集聚区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对申报创建材料进行评审和必要的现场考察,确定拟创建名单,报市产业集聚区建设联席会议同意后确定入选名单并公布实施。集聚区建设是一个动态管理、不断优化的过程,因此《通知》还明确了对集聚区的考核评价程序和支持政策,最高可给予集聚区5000万元奖补,支持集聚区发展。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记者李沛
新闻推荐
早报12月15日讯连日来,早报报道了上海设计师翟女士寻找16年前给自己写下6字赠言——“做最好的自己”的公交女乘务员一事...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