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记者张彤
有人说检验科是整天与血尿打交道的地方,而她们却对这里情有独钟,有人一干就是20多年,也有人说检验科就是个辅助科室,而她们却甘愿掩身幕后,充当临床医生的“眼睛”,为妇女、儿童与医生之间搭建一座健康的桥梁。城阳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检验科成立于1994年,现有工作人员9人,其中青年人员7人,这支以“90后”为主的青年团队也因此成了中心的“青年服务先锋队”。她们承担了中心孕前优生、孕妇产前筛查、儿童入托查体和孕妇基因检测等检验相关工作。
在这支青年服务先锋队的努力与坚守下,2012年至今,城阳区妇幼保健计划服务中心检验科每年两次获得山东省孕前免费体检项目的实验室室间质控优秀等次。2015年12月份,检验科通过省艾滋病实验室的审核,从2016年至今,每年的省艾滋病实验室室间质控也都获得优秀等次。
“90后”挑起检验科大梁
检验科分为临检室、生化室、免疫室、艾滋病筛查实验室等几个区域。在科室两位“70后”老同志的带领下,7名“90后”也都成了业务骨干,每人分管一个区域,各司其职,工作紧张而有序。日清日毕,月底盘点,制度化的落实和明确的责任分工在科室内部的所有环节都清晰体现。碰到大的门诊工作量,她们又能及时增设抽血窗口,迅速补位。
艾滋病筛查是一项重要的产前筛查项目,早筛查、早发现、早管理对优生优育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做艾滋病筛查必须具有相关资质。2015年中心检验科开始创建艾滋病实验室,从建章立制到仪器的购置,从无到有,从粗到细……3个月的时间这个艾滋病实验室筹建起来,当年12月,检验科通过省艾滋病实验室的审核。2016年1月,全国二孩政策放开,中心的孕前体检、孕妇产前筛查以及艾滋病筛查人数骤然增多,2016年检验科全年门诊量达到3万多人次。在这期间,如此大的工作量,检验科的全体人员克服人手不足的困难,圆满完成了全年工作。
期间再多的患者再大的工作量,全科人都抢着干,分组不分家,处处讲奉献。出生于1994年的王欢负责检验科试剂库的录入工作,在这期间常常加班加点,凡事想在前面,抢着干。一次加班到很晚,科主任担心她一人回家不安全,还特地将她送回了家。
技术有力量,服务有温度
检验科承担着所有临床科室的检验工作,而每个科室有不同的检验项目组合,又有不同特点的服务对象,每个服务对象的特点也不一样,压力可想而知。即便这样,检验科都能为每一位服务对象做好服务。
检验科检查服务对象孕妇和儿童比较多,尤其儿童入托查体,来做检查的儿童不太接受静脉采血的检查项目。检验科从仪器的采购开始,就选取了可以微量采血模式的仪器。通过微量采血模式可以避免儿童采血不配合哭闹的现象。针对取产前筛查结果的孕妇,怕她们等候时间比较长,检验科还专门打印了便捷的温馨提示小纸条。为预防孕妇低血糖的发生,科室工作人员还自备糖块和小点心。在这里不得不说一下负责前台抽血的江悦。这个出生于1998年的小姑娘是科室最小的一员,虽说年龄不大,可技术过硬,同事们给她起了个称号“江一针”。不管来抽血的是什么人,她都能“一针见血”。一次,一位比较胖的孕妇因为没吃早饭,加上本身皮下脂肪较厚,血管不充盈,针头很难找准,胆大心细的“江一针”却能准确无误找到血管,还为孕妇送上了自备的糖果,孕妇深受感动。
检验工作之余,人人都是多面手
除做好检验工作,单位组织的运动会、知识竞赛、讲课比赛、志愿者服务,科室人员个个都是小能手、多面手。在单位举办的“春燕讲师团”活动中,王欢和江悦在科室里脱颖而出,被科室推选参加单位的宣讲团比赛,迅速成为讲师团最年轻的“新星”。她们的课件新颖、活泼、接地气,获得一致好评。2019年,单位在精神文明单位创建期间,科室的袁晗被分在精神文明创建小组,那时她正处于怀孕初期,每天克服早孕反应,坚持做好相关工作,积极参加单位的各项活动。防控新冠疫情期间,这支“青年服务先锋队”积极参加单位的预检分诊和志愿服务活动,圆满完成各项疫情防控任务。
她们是一支年轻的“梦之队”,她们爱工作、爱生活、敢拼搏、有梦想,她们以阳光的心态,年轻人的朝气与拼搏精神,使自己的医疗服务有效率、检验结果有质量、检验流程讲科学,她们正用青春的音符奏响着青年服务先锋队的乐章。
城阳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检验科“青年服务先锋队”。
抽血后进行生化仪操作。
白带常规镜检。
门诊抽血。
生物安全柜内的日常操作。
新闻推荐
在疫情的持续影响下,降薪成为当前世界体坛的热门词汇。4月9日,中国足协围绕这个问题也展开了讨论。但是在足协得出最终的结...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