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慧在家自学。(张敏卢勤虎摄)
“如果没有党和政府的脱贫攻坚行动,现在的我可能没有机会走进大学,也不能顺利读研。”说这话的是天桥区桑梓店街道彭家村的彭慧。彭慧现在青岛理工大学读研一,象牙塔里的生活并没有让她忘记过去的艰难。
彭慧一家五口,母亲身体残疾无法劳动,奶奶年迈,弟弟年幼,一家的重担都在父亲彭金柱身上。“爸爸压力很大,我也想过要不要放弃学业,可是又不甘心,我不想放弃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机会。”谈及这些,彭慧双眼泛红。
转机来自党和政府的脱贫攻坚工作。前些年,彭慧一家被列为贫困户,接受了来自政府和社会各界的一系列帮扶。光伏发电项目、产业扶贫大棚项目定期将收益打入账户,医疗扶贫政策让他们不再时刻担心生病会让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教育扶贫政策解决了彭慧和弟弟的受教育问题,父亲彭金柱还被安排到扶贫专岗,每月都能领到工资。一系列扶贫政策,总算使这个家庭的成员们松了口气。
家庭生活物质上不再窘迫,彭慧更能放松心情、摆平心态、一心学习,像海绵一样尽可能多地去吸收新知识和新技术。
彭慧说:“我喜欢帮助别人,即使现在没有经济上的能力。我希望工作以后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家庭环境,也能有能力去帮助更多困难的人。”
(本报记者张敏通讯员芦洁李琦)
新闻推荐
“青岛造”高端仿制药上市 突破口服制剂技术壁垒 青岛生物医药产业按下“快进键”
2020年4月7日,青岛百洋制药有限公司宣布,渗透泵控释剂型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Ⅲ)奈达在国内正式开售。据了解,奈达突破口服制剂...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