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岛城学生开启了居家学习模式。如何确保学生居家学习效果,是学校必须考虑的问题。青岛39中则将疫情当作学校项目式教学的素材,鼓励学生利用学科知识、发明创造等为疫情防控助力。目前,学生自主组装的测温门、紫外线杀菌灯等研究性学习成果,已通过主管部门和第三方机构的检测,顺利应用到高三学生开学复课的疫情防控工作之中。在项目式教学中,鼓励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不仅培养了实践、思考、合作等能力,也增强学生的责任和担当意识。
学生组装测温门开学派上用场
还记得前不久,青岛39中居家项目式教学,学生自制的测温枪吗?现如今,他们的自制装备“升级”了,十几名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成功组装了测温效率与准确性更高的测温门。学校高一8班学生孔德麟和几个小伙伴用了近4个小时完成了测温门组装。 “红外额温枪轻便易携带,可面对大量人员集中测温时,效率较低,老师同学集思广益,就有了组装测温门的想法。 ”孔德麟告诉记者,对于这一想法学校也给予大力支持,专门购置了3台测温门组装零部件。
“测温门组装较难的部分在电路组装,需要把温度传感器、距离传感器、显示器等通过正确的方式连接组装起来。最开始组装的时候,其中一根线接错了,无法正常运行。 ”同样参与组装的学生王煊程告诉记者,在老师的帮助下,他们顺利找到了问题所在,最终测温门成功运行。 “书本上学了很多电路知识,但真正用于实践,这应该算第一次。从中得到的收获感和成就感,不仅提高了自己学习物理的兴趣,也为今后选科物理打好基础。”孔德麟告诉记者。
值得称赞的是,城阳区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与第三方检测机构还专门来到学校,对学生自主组装的红外线测温门做了检测,结论是“测量准确,可以使用”。同时,他们对学生勇于思考、敢于实践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据悉,学生组装的侧温门将会用于校园门口、教学楼、宿舍等测温。
自制光控紫外线杀菌灯将“上岗”
记者了解到,学校的项目式学习实现了多学科的深度融合。高二学生吴非此前与小组成员完成了光控紫外线灭菌灯的制作,着实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最近他们改进后的作品又有了新动作,实现了“批量”生产,更重要的是与生物学科结合,完成了杀菌效果的实验。 “光控紫外线杀菌灯杀菌、消毒的效果,必须要经过科学、严密的检测,生物学科正好有微生物培养的项目式学习内容,两个学科相结合,可以实现相互检测。 ”吴非说。
参与微生物培养的高一6班学生刘晓宁告诉记者:“我们做所的项目难点在于培养基的制作,第一次在实验室做实验时,配料比例没掌握好,培养基没有凝固,调整了材料配比后才算成功。而整个实验过程用了近一天时间。”这次他们与物理学科项目相结合,培养基制作的比较顺利,只花费了两三个小时的时间。 “实验设置了3个对照组,无紫外线照射、30分钟照射、长时间照射,发现菌落的数量依次递减,照射最近组没有菌落,远距离组有些菌落,对照明显,这就说明紫外线杀菌灯是有效果的,并且跟照射的时间与距离有很大的关系,”学生董耀华告诉记者:“大家一起动手,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真有一种科学探索的感觉。 ”
实验当天还吸引了学校2015届毕业生张碧涵参加,她目前在海大就读研究生。 “这样的经历对大学实验室操作很有帮助,懂得如何设计基本的实验流程,做实验也不会打怵,”张碧涵告诉记者,“看到师弟师妹新颖且有创造性的实验,也颇受启发。 ”
项目式学习培养学生科学精神
“学生在组装的过程中用到了物理、计算机、通用技术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他们需要按照相应的物理原理接线、调试,动手能力与知识运用能力都会有一个比较大提升。更重要的是会激发学生们的兴趣,为将来大学专业的选择与填报有一定的启发与引领。”学校物理老师陶安军说。青岛39中生物教研组长张树峰则表示,各个学科都开展了项目式教学,对学生来说,他们可以在不断地尝试中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一个项目的完成,并不意味着相应内容的学习结束。学生可以继续延伸,往深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学生的科学精神、探索精神、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都会得到提升。 ”
记者采访了解到,以校长白刚勋为首的青岛39中,也在致力于为学生的项目式学习提供更多的实验与展示平台,让学生在研究中学习,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像专家一样解决问题,为未来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记者 王世锋 图为学校供图
责编:薛雅方 美编:李萍 审读:邴启欣
新闻推荐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山西杏花村汾酒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酒品清香纯正,饮后回味悠长,酒力强劲而无刺激,...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