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青岛 今日即墨 今日胶州 今日平度 今日莱西
地方网 > 山东 > 青岛市 > 今日青岛 > 正文

归来 校园又闻琅琅书声

来源:青岛早报 2020-04-16 06:07   https://www.yybnet.net/

4月15日,岛城6万余名高三学子返回久违的校园。各个学校针对各自情况,制定了周密的返校方案,严肃、严格又不失温暖。各个学校启用了“刷脸”等高科技手段提高报到效率,教师、学生志愿者齐上阵,让学生快速办理返校手续。更有校长亲自到校门口,迎接每一名高三学子返校。

“刷脸”测温提高报到效率

上午7点,青岛二中的高三学子们开始返校,记者看到,交警、安保人员、学校老师在现场维持秩序,学生们井然有序地走进学校,为了防止人员过于密集,学校规定学生家长不能进校,学校成立了志愿者团队,帮助同学们拿行李,同时,进入学校的人员必须戴口罩,间隔必须保持1米以上距离,通过人脸识别测温仪,体温正常,才可进入校园。 “返校的秩序非常好,不少学生家长六点半就到了,而且都很配合工作人员,绝大部分家长都是把孩子送到距离学校200米左右的距离,下车步行过来,这样就可以避免门口的交通堵塞。 ”青岛二中副校长法少鹏说,学校前期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学校站在学生和家长的角度拟定了‘明白纸’,从离家上车到下车到校,每一步我们都说得清清楚楚,只要学生家长按照这个程序做,就能保证返校有序进行。

青岛17中则组织学生在清晨7点到8点返校,学生们从校车上下来后,间隔1米以上距离排队进入校园。通过学校的红外线测温门,所有学生的体温全部正常,就完成了返校报到的流程。 “前期学校进行了多次演练,每名老师都熟知了入校流程,学生也进行了培训,所以大家都很熟练。 ”校长安伯贞告诉记者。

志愿者上阵服务学生返校

“同学们下车后,请将行李交到我们手中,由我们把它放置到运送行李的中巴车上,中巴车再将行李运送到宿舍,宿舍那边也有志愿者,帮助大家把行李放到宿舍。”青岛二中高三学生王维群是本次志愿者团队的一员,他对记者说,为了防止人员过于密集,学校组织了志愿者团队,让他们帮助同学拿行李。

记者了解到,不少学校都组织了学生或者教师志愿者队伍,迎接高三学生返校。青岛39中青年教师也组成了“蓝马甲”志愿者队伍,帮助学生们搬运行李到指定区域,对行李进行擦拭消毒。他们身兼“检测员”“行李转运员”“消杀员”“安检员”“统计员”等多种角色,帮助学生顺利入校。 “看到孩子们高高兴兴地返校,自己心里也特别高兴,希望他们能够尽快进入到学习节奏吧。 ”一名教师志愿者告诉记者。青岛9中也组织了教师志愿者,他们身穿彩虹衣,帮助学生完成返校报到。

进入校园即进入学习状态

“在家待了这么久终于可以回学校了,我感觉还是比较适合在学校上课。”在青岛二中校门口,记者看到了刚刚到校的赵芙明同学,他表示心情很激动,自己准备了很多日常用品,口罩、消毒液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青岛39中,记者看到学生们将行李搬运到宿舍,整理好床铺后,便迅速回到了久违的学校教室,打扫教室卫生,进入到复习备考的节奏当中。“终于回到教室里来了,跟同学们在一起学习的感觉确实要比自己在家好很多。 ”学校高一1班一名学生说。记者了解到,为了避免人员聚集,学校每层楼只有一个班的学生在上课,原来每个班的学生则拆分到两个教室。教室内,学生也是以宿舍为单位纵向就坐,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

青岛68中上午就完成了高三学生的入校报到,学生们将行李放回到学校,很快就投入到紧张备考当中。“高考虽然延期了,但自己感觉备考的时间还是挺紧张,所以应该珍惜在学校学习的日子,抓紧复习文化课知识,好向梦想的大学发起冲刺。 ”一名学生说。

学生就餐都有“专属座位”

中午11点30分,记者在青岛68中的食堂门前看到,学生们以班级为单位排队步入食堂,每个学生之间保持着2米左右的距离,在老师的指导下,队伍井然有序。

记者了解到,青岛68中提前规划好了班级的就餐时间与线路,分时相隔进出食堂,而且每个班级的活动区域都做了严格的划分,避免出现人员聚集。进入餐厅后,学生们按要求排队洗手,然后前往窗口取餐。食堂已提前配好饭菜,学生来到窗口可直接取餐,减少逗留。此外,学生的就餐区域都进行了划分,比如:A区、B区、C区等,各班级学生在固定区域、固定餐桌就餐,保持一人一桌的间隔且同向就餐,而餐桌上也贴有入座学生的姓名,方便大家对应落座就餐。

记者了解到,青岛电子学校有住校生147人,走读生64人,两部分学生将分开教学,分开用餐。 “住校生在食堂就餐,每人有自己的专属座位,享用盒饭,省略了打饭和收餐的环节。走读生则在教室用餐。走读生进行点对点管理,教师通过小程序能完全掌握学生不在校时的轨迹,包括家长何时接送,步行上下学的学生何时到家,以达到实时监测的效果,避免学生出入公共场所。”青岛电子学校副校长唐好勇告诉记者。

新闻推荐

归来英雄凯旋全城致敬

没有警车开道,没有夹道欢送,没有鲜花红毯,也没有民航包机,就如除夕夜她悄悄地去,4月15日清晨6时,“青岛援鄂第一人”秦文医生悄...

青岛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归来 校园又闻琅琅书声)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