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各地“抢人才”的脚步却没有放慢。日前,苏州、沈阳、重庆、青岛等城市争相推出各种“福利”政策吸引人才落地,不少地方降低落户门槛,甚至提出落户“零门槛”,对人才提供购房补贴等。落户“零门槛”能否引来“金凤凰”?在各地普遍复工复产的大背景下,新一轮人才大战透露出哪些信号?
随着疫情防控持续向好,在各地普遍复工复产的大背景下,新一轮人才大战重新开启。日前,苏州、沈阳、重庆、青岛等城市争相推出政策“大礼包”,吸引人才落地。比如,江苏苏州被媒体称为“王炸”级的人才新政包括:本科学历直接落户,“先落户后就业”;大专学历落户,原来缴纳社保满两年的要求拟放宽到6个月;高端人才和急需人才,最高每年可获40万元重奖。对此,有专家认为,通过户籍政策和一系列相关政策,有利于吸引人才从特大城市流向二三线城市,对我国人才的合理布局产生正面效应。
随着大学毕业生求职季到来,各地人才大战将更趋白热化,落户成为地方政府吸引人才的优惠条件之一。但产业的吸引力,比户口更重要,人才只有在相应的产业领域才会发挥价值。特别是,疫情对中国经济造成冲击,各地经济增长面临新挑战,后疫情时代“抢人才”,实则抢的是产业、是科技、是人力资源。
从长远来看,落户“零门槛”政策,对人才来说并不是第一位的。真正构筑产业聚集能力,产生核心竞争能力,拿出支持人才发展创业的政策才是关键。这就要求,各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应注重服务民生,加大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人才培养、青年维权等工作的支持力度,切实为大学毕业生成长成才服务。
可见,城市“抢人才”,更须“促创业”。大学毕业生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积极实施新时期的人才工程,为青年人才的培养创造条件,在实行政策激励的同时,通过创办高技术创业园、实施项目合作等方式,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建立起多层次、多功能的青年人才培养基地。针对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创业过程中,存在的“缺技能、缺资金、缺信息”等瓶颈难题,应积极为创业者筹集资金、搭建平台、营造环境,助力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
单纯靠落户政策,难以吸引到优秀人才,还需要更立体更细致的服务,让人才有归属感、获得感。比如,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各种知识技能培训、相关的经营管理、创业技能技巧、创业政策等方面的指导性服务,在增强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同时,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环保意识,支持帮助大学毕业生实现就业创业梦想,让广大大学毕业生融入建设大潮,用勤劳的双手,共同托起美丽的“中国梦”。
汪昌莲
新闻推荐
海关总署4月20日通报了第四批妨害国境卫生检疫行政违法典型案件。当前,境外疫情扩散形势严峻,外防输入仍然是我国疫情防控...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