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白晓 报道
本报青岛讯 4月14日,青岛地铁集团透露,青岛地铁6号线列车自主运行系统(TACS)国家示范工程项目已完成系统设计方案、装车并开始进入试验线测试阶段。日前,首列样车试验线测试工作按计划完成,标志着列车具备自主防护、自主进路、自主运行功能。
“通俗地说,这相当于青岛地铁牵头自主研发的TACS系统考完了‘科目二’,列车可在一条专属的试验道路上自己开车了。这也为列车自主运行系统实现自主调整提供了前提,进一步验证了列车采用车车通信及车载融合的安全及高效,为后期调试和多车上线试验争取了充足的时间。”青岛地铁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为验证TACS系统的功能、性能,确保系统安全性与可靠性,项目计划用1年的时间在试验线进行动车调试、全面性能测试及系统联调联试。此次首列样车试验线测试工作,主要测试内容为单车功能验证,测试过程分三个阶段:一是地面测试阶段,旨在对列车运行的各种地面条件进行检查;二是ATP测试阶段,旨在对列车位置、超速防护等线路运行功能进行测试;三是ATO测试阶段,这一阶段司机几乎不需要对列车运行下达指令,进入TACS-FAM模式后,列车可以在系统防护下自动驾驶。
在传统轨道交通行业中,信息流需要经过“车—地—车”的中转后,再由司机人工确认,列车地走停仍然要依赖“人”的判断。而TACS系统采用实时以太网构建覆盖全车所有智能设备的控制网络,将传统的车地两层分布式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与车载网络控制、牵引和制动等系统高度融合,优化车载网络布局,降低系统复杂度,提高系统实时性和列车控制性能及自动化程度。在运行过程中,始终由列车自身作为主导者,通过与其他列车的信息交互自动触发进路,根据列车计算的移动授权自主防护列车运行、自动驾驶列车,并且根据计划自主调整运行时间,从而实现自主运行。
上述负责人介绍,打个比方,TACS系统就是6号线列车的“千里眼”“顺风耳”和“大脑”,完全能够自己“看”到前面的情况、“听”到后面发生的状况,自己“思考”如何运行,某种程度上就像有个隐形司机在驾驶列车。该系统不仅可以节约建设和维护成本,提高运营效率,而且在安全、智能、高效、节能及线路间互联互通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作为国家发改委、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等单位支持的轨道交通技术创新项目,TACS项目以青岛地铁6号线工程为依托,由青岛地铁集团发起并作为项目总牵头,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富欣智能交通控制有限公司、北京中兴高达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参与研发。
据悉,TACS系统是从列车自动运行向列车自主运行的技术跨越,它的成功应用将推动和引领轨道交通产业技术的发展,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自动化、智能化和便捷化水平,填补国内轨道交通技术空白。
新闻推荐
时令之于北方,总是慢了半拍。芳菲四月,黄河以南的槐花早已灿漫如雪。我所说的槐花,并非国槐,而是那种刺槐。它原产北美,上个世...
青岛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