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昨天、今天、明天,建筑本身是人的庇护所,但由于其承载的传统、历史、文化要素,而被赋予了重大的价值。”从1988年开始,徐飞鹏就着手对青岛近代建筑进行调查研究;2012年,他还参与编制了《中山路历史风貌街区总体规划》。在他看来,建筑是前人社会生活、生产活动信息的载体,反映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建造工艺、生活方式,其造型、细部纹样,也展示了当时人们对艺术的喜好和审美观点。
随着社会质量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建筑的功能性也必须进行转换和有机更新,而这就是历史城区保护与利用的意义所在。“建筑是有生命的,和人一样,也会一点点老去,对于那些非文保建筑、历史价值相对较低的老建筑来说,只有活化利用,才能延长寿命,从而使其风貌得以保留。”至于如何保护、利用,最首要的就是认清老建筑的价值。
徐飞鹏认为,历史建筑保护,不仅关系城市品质的改善提升,也与当前青岛市发起的国际时尚城建设攻势不谋而合。“时尚不仅是单纯的‘新’,也包含传统的元素。没有文化基础的‘新’,是‘奇装异服’;外来的不适应本地情况的‘新’,是‘拿来主义’。”在他看来,历史城区保护是“旧瓶装新酒”,注入新业态就是老建筑的新时尚。“历史建筑保护最重要的就是真实性原则。”去伪存真、化繁为简,回归古朴、原始,是徐飞鹏心目中历史建筑保护的不二法则。“今后的保护中,政府还是要转变观念,寻求利益与价值的平衡点,通过制定规则、制度、法律法规,约束开发和使用行为,‘无规矩不成方圆。’”此外,还应该坚持新旧结合,老街区要有古典样式,新设置的城市家具也应该与其和谐,充分尊重历史建筑。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记者傅春晓摄影徐常青
新闻推荐
2008年滨海欢乐城建设至今,作为新兴片区,其交通困境、岸线建设、商业配套问题一直备受市民关注。随着环湾路与长沙路立交桥...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