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力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方面,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群体在默默挥洒着汗水。他们就是司法行政机关负责社区矫正的工作人员。近日,记者走近青岛市司法局社区矫正工作处工作人员范永钢,听他讲述了这个群体无声的担当。
助社区矫正对象守法
“如果不论轻罪重罪,把罪犯都关进监狱,不仅容易让监狱人满为患,而且还存在各种风险。”法律界人士告诉记者,一旦这种情况发生,很多轻罪的罪犯容易自暴自弃,再也无法回归社会;监狱限制了人身自由,会让人心理发生变化,甚至仇视社会;接受改造的罪犯之间会有人交流犯罪经历,不利于社会的安全稳定;有些罪犯是误入歧途的未成年人,需要改过自新的机会。社区矫正这项工作,就是针对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假释和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进行。各相关部门对社区矫正对象通过监督管理、教育帮扶,采取分类管理、个别化矫正,有针对性地消除社区矫正对象可能重新犯罪的因素,帮助其成为守法公民。
在青岛市司法局,社区矫正工作处就是要对全市的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进行管理、监督和指导,各部门帮助社区矫正对象在不脱离社会、不脱离生活的情况下进行改造,实现“再社会化”。社区矫正工作处四级调研员范永钢和同事们,经常要奋战在第一线。
“面对面”式忙碌是常态
这些年,随着青岛的经济社会发展,青岛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越来越多的重大体育赛事,国际性会议和节庆活动把青岛当成主场。每到这时,就是范永钢和同事们需要提前忙碌的时候。“有些社区矫正对象的工作、家庭、生活会有变化,心理不稳定,这些都需要我们注意。”他和同事们要对社区矫正对象有关的隐患问题及时进行梳理和汇总,并对辖区司法所进行督导巡查,白天督导,夜晚整理问题,对梳理后的问题及时下达整改通知书,并严格跟踪整改措施的落实,有效消除隐患。“其实这项工作,我们一直在做,但是特殊节点,我们要加强。”范永钢称,在2018年的一次安保任务中,他对100多份社区服刑人员和200多份安置帮教对象排查走访工作档案进行了检查,对其中暴露的突出问题立即下发整改清单,并落实整改责任人,确保了工作的有效开展。
社区矫正工作虽然不为人知,实际上压力巨大:为了确保工作顺利完成,范永钢和同事们经常要到一线,和社区矫正对象面对面接触。2018年的那次安保任务中,他们对30多人采取随机抽取的方式进行接触,对他们的认罪态度、身份认知、家庭关系、生活状况等情况进行了详细了解,掌握了最根本的情况。
谨记责任甘当“幕后英雄”
今年7月1日,新颁布的《社区矫正法》即将开始实施,这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举措。其实,在社区矫正工作中,范永钢和同事们也一直在总结经验并灵活运用。在2019年,范永钢和同事们严格完成了重点社区矫正对象有关的工作,制定并下发了《排查甄别标准》,督导基层对30多名重点社区矫正对象的个案稳控情况进行了检查,对其认罪态度、身份认知、家庭关系、生活状况、针对性稳控措施等情况进行了详细掌握,确保了重点社区矫正对象监管措施落到实处。
“有些工作可能不为人知,但是必须做好。”范永钢和同事们告诉记者,社区矫正工作有一定的特殊性,每一名坚守在岗位上的工作人员,不仅要谨记责任和担当,更要有当“幕后英雄”的心理准备。范永钢感叹,社区矫正工作是属于执法性质的工作,既要熟知法律法规,也要承担日常业务指导,工作中要做到嘴勤、手勤、脚勤,这样才能更加严格、细致地应对每一项工作,真正在平安青岛建设攻势中发挥自己的作用。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记者刘卓毅通讯员张知晓
新闻推荐
本报5月5日讯五一假期前一天,央视新闻频道给青岛一名逆行救火的公交司机点赞。4月26日下午,名叫“Linda”的网友将一名公交...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