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民俗钱,就不能不提到“民俗”两个字。所谓民俗,通常指的是一种社会风尚、习惯,或者说是一种传统文化、民间文化。它是无形的、口头的传说,但又是实实在在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它无处不有,又无处不在,深深植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民俗之于钱,盖因其意在民俗,而形具铜钱。顾此溯源,民俗钱之兴起,当与金属铸钱有缘,其滥觞抑或是在商周,但至迟于西汉已见肇始。此后,历魏晋、南北朝,又唐、宋、元、明、清,时至今日,其繁衍仍炽盛。
承载民俗文化的“花钱”
民俗钱又俗称为“花钱”。所谓“花钱”,想必是因其品种繁多且杂,文图亦千奇百怪之故。民俗钱的包容极广,举凡三教九流、神话典故、天文地理、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生肖八卦、风俗民情、箴言吉语、诗词美句、书法绘画、稗史逸闻等等,可谓应有尽有,无所不有。民俗钱的功用亦极多,涵盖辟邪镇宅、祝福纳吉、庆典纪念、撒帐赏赐、祭祀祈祷、禳灾治病、佩饰美化、雅玩观赏、修持供养、教化育人等等,可谓应有尽有,无所不用。民俗钱较之其它钱,其包容之广、功用之多、源流之久、植根之深、影响之大,可以说无与伦比。
“民俗”这件事,它事关社稷民生。早在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管子就在《管子正世》篇中说过:欲正世调天下者,必先观其国政,察其民俗,得知天下之所在,然后才能成事。先哲们都把民俗看得这么重,我们说民俗关乎一国的兴衰成败,是一国之根基,这并非是耸人听闻。民俗钱承载着丰厚的民俗文化,凝聚着人们无限的期待,一向为世人所珍视和收藏,且历代学者著录不绝。以往的民俗钱著录,大都关注的是其文物价值。而我关注的是对民俗钱的研究,是其在社会活动中的价值,我不仅着意民俗钱的历史渊源,其在社会及民俗活动中的功用,且还注重从中导出其渊源脉流、人物典故、风俗民情等,从中揭示出不同民俗钱在一定历史一定社会中的本真。
爱好破解“花钱”密码
我好民俗钱,几成嗜痂之癖。为此,时常寻觅于乡僻,拣选于摊铺,博易于朋好。这期间,虽有得有失,喜忧并存,然自得其乐,且乐此不疲。我好民俗钱,还以搜集实物为尤,数十年来,厥有所获,积得藏品千余枚,这其中虽精芜不一,良莠相杂,但我不以为然,仍耕耘不辍。我好民俗钱,又意在探究,每每得一新品,必揣摩再三,谛视几度,对其文图,务追本溯源,穷其究诘。如遇疑难之处,则不乏翻检古人典籍,阅查时人著述,继而思接古今,心游中外,遐想联翩。在多年的研究中,我纠正了以往对一些民俗钱的错误提法,或者说为这部分民俗钱正了名。比如说有一枚通常都认为是一枚“唯吾知足”的文字民俗钱,其实这是一个误读,为了纠正这个错误,我翻阅了一些历史资料,终于在一本介绍古代印章雕刻的的书中找到了答案,其实这是一枚“唯印”钱,我把它更名为“吾知足唯”唯印钱。
我还破解了一些隐藏在民俗钱图案中的神秘的密码,找到了破解这些密码的钥匙。可以说,我是找到这把钥匙为数不多的人。比如有一枚“保命护身”的道教咒语灵符钱,“灵符”被世人称作云篆,其形曲叠难认,又被世人称作“天书”,其意晦涩难辨。灵符是世界公认不好破解的难题,对此,我曾请教过湛山寺已故的曲哲大师,也请教过下清宫的刘老道,但都没有满意的答案。后经过我多方面的探索,最终得到了破解,从中也悟到了破解天书咒语的钥匙。此外,我还揭开了一些神秘的民俗钱的面纱,还原了这部分民俗钱的历史的本真。换句话说,不少民俗钱原先都是“流浪儿”,它们无名无姓,是我使它们认祖归宗,变得有名有姓,而且生动起来。比如有一枚“长生不老”的文图民俗钱,其中的图案就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后经多方面的稽考,我在《山海经》这本书中得到了开悟,原来这是一幅“不死民”的古老的图案,从而揭开了这枚钱神秘的面纱,还原了这枚钱历史的本真,由此把这枚钱定名为“长生不老不死民图案钱”。
著书立说解读民俗钱
在研究鉴赏过程中,我几经被千奇百怪、妙趣横生的民俗钱所感动、感染,且为之而感叹。在感叹之余,我有一痴,好将所见、所闻又所感、所叹,见诸于笔端,由开始的数篇、数十篇,到后来的百余篇、数百篇,且常以此之所好乐而忘倦,终写成了一本《中国历代民俗钱图文解说》的书。在这本书里,我解说民俗钱二百四十余枚(种),辑钱图四百又七十余幅。我以为,民俗是一个传承、演变与创新的“民俗流”,民俗钱是这个“民俗流”的载体。我之所好民俗钱,不仅以“古老”为尤,且还以“民俗”为重,以其回归历史、回归社会、融入生活为要,着意于民俗钱的历史渊源与社会功用,并通过钱的钱文与图案,导出其渊源脉流、功用传承,又人物典故、风俗民情等,从而揭示其在一定历史、社会中的本真。我好民俗钱,旨在揭示民俗钱之奥妙,诠释民俗钱之功用,探究民俗钱之源流,宏扬民俗钱之文化,从而树立对民俗文化的自信。这本书,想必对民俗钱爱好者、收藏者、鉴赏者,乃至古钱币和民俗文化爱好者有所帮助。最后,谈及民俗钱,必然会涉及到人生命运、鬼神怪诞等,这是民俗文化避之不开的内容,相信大家自能分析和辨识,以历史唯物主义去解读它。
【征集】
我家的老“古董”征稿
30多年前,爷爷家的抽屉就像一个宝藏一样吸引着我,里面有陶瓷的大熊猫,有当时看来很细腻的小酒盅,还有其他不少好玩的也记不清了,只记得那个经常锁着的抽屉给我带来的巨大吸引力。每家每户,都有一些“传家宝”一样的老古董,什么铜拨浪鼓、老笸箩之类的,每一件物件都能讲出一段故事,说出一番感慨。 《青岛早报·壹周》收藏版面今日起开始征集“我家的老古董”故事,给您家的老古董拍张照片,写下它的故事,发到邮箱wangjian-liang596@163.com或微信18661788521(请注明收藏),我们将会定期刊登出来,把您家老古董的故事呈现在早报所有读者面前。
讲述:宋修亭
记录:王建亮
图1:腾蛟起凤雅玩钱。
图2:天下太平宫用灯坠钱。
图3:满文符厌怪厌胜钱。
图4:朱雀道教护卫神将钱。
图5:宫用夫荣子贵赏赐钱。
图6:封神公神兽祈福门神钱。
新闻推荐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陈灏陈国洲刘巍巍降低落户门槛、提供购房补贴……近期,重庆、青岛、杭州、苏州、南昌等十多个大中...
青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岛,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