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始终是两会热议话题
控制学生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以保护视力、加强锻炼提高青少年体质、规范幼儿园课程标准和收费标准……在今年“两会”上,有关教育的话题,再次成为代表委员们建议的热点。
控制中小学生使用电子产品
市政协委员、青岛24中副校长马志梅表示,以往,无论学校还是家庭,对学生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都会给予限制和约束,其主要目的就是保护视力,以免电子产品使用时间过长导致学生视力下降。今年受疫情影响,学校开学推迟,为不耽误学生的学业,各地均采取居家学习的方式。居家学习离不开电子产品,但网络教学过程中,学校和家长对学生的约束和控制难以达成预期效果。近几年,中小学生的近视率一直呈上升的趋势,小学生由五年前的52%上升到现在的68%,初中已经达到78%,高中个别班级近视率甚至达到了95%以上,这次疫情下的居家学习,这一情况会雪上加霜,不得不引起高度重视。
马志梅建议,开学后,教育主管部门应明令禁止中小学生将相关电子产品带进校园,对近段时间养成的用电子产品学习的情况赶快予以纠正。学校也应适当减少用电子产品教学的做法。因为中小学生正是身体发育的时候,保护好视力是终生受益的事情。开学后,应抓紧时间对学生视力情况进行测试摸底,将实情告知家长和学生,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敲响警钟。今年的中考体育测试已取消,家长、学生和学校会用更多精力让学生学习,这对保护好学生的视力是严峻挑战。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读书写字的姿势,养成好的用眼卫生习惯迫在眉睫。检查学校教室的桌椅及灯光照明等环境条件是否达标,严控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在保护学生身心健康的前提下,一定保护好学生的视力。学校统一供餐的应考虑保护学生视力的饮食搭配。不供餐的学校应指导家长为孩子提供保护视力的饮食方法。从饮食方面为学生的视力保驾护航。
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
市政协委员、青岛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市健美操协会会长张英表示,由于课业负担多、课外锻炼少、迷恋电子产品,导致“小胖墩”“小眼镜”“小屏奴”诞生,同时出现了形态上的变化,比如驼背、脊柱侧弯等问题,因此,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张英建议,青岛市统一组织体育健康方面专家(包括体育、医疗、心理),对中小学生进行一次问卷调研,进一步了解青少年健康状况,建立学生健康状况(包括对脊柱的检测)大数据库,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运动健康干预。学生体育健康是健康中国的大事,将健康活动纳入对学校的督导评估,把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及身体形态等指标和有关健身活动的相关要素列入学校的督导内容。
学校体育有明确的内容和要求,加强体育并非外加项目,而是按照教育部规定的课时计划落实体育课时数,保证学生的两操和课外活动时间,并将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时间配置排入课表,对接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开展的大课间活动,参与全国评比活动。相关部门可以组织中小学教师进行专项技能培训,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需求,学习运动技能并根据评测内容,对标达标,为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奠定基础。
规范课程标准和收费标准
市政协委员、青岛求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林夕宝表示,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认识不断提高,对学前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学前教育的反思也不断提升,但是教育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幼儿园教学内容应该多还是少,应该应试教育还是游戏教育,家长都知道学前教育阶段不能给孩子施加太大压力,防止产生厌学等现象,但看着别的孩子学习,就会不自觉给自己的孩子报培训班。而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又没有相对统一的标准,现在幼儿园的教学模式存在两种极端现象,公办幼儿园基本上不教授文化知识或教的比较少,所以孩子在幼儿园毕业后必须到社会上的培训机构报衔接班;有的私立幼儿园教授孩子许多知识,提早在孩子大脑中填充了信息,是否会导致孩子厌学,甚至导致智力发育过早,智力提升空间减小,也有待商榷。
针对这种现象,林夕宝建议教育相关部门组织专家制定相对统一规范的幼儿园教学内容,每一门课程也和其他阶段的教育一样制定课程标准,不论是公办幼儿园还是私立幼儿园都要实施。私立幼儿园可以加强兴趣培养,但是文化知识方面要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授课,另外,建立开发合理的学前教育课程,让孩子既能学到知识又能快乐成长。幼儿园公办和私立收费差距较大,也不能达到教育公平,公办幼儿园收费较低,但是名额有限,所以,大多数家长都是迫于无奈选择私立幼儿园,而私立幼儿园收费太高,无疑增加了经济压力。应协调公办和私立幼儿园的收费标准,建议划定区域,每一个区域内至少有一所政府支持的私立幼儿园,这样可以满足普通收入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投入,高收费幼儿园可以由高收入家庭自愿就读。
青报全媒体记者徐美中
新闻推荐
权威解读
青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岛,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