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半岛记者刘雪莲图/受访者提供
当老龄化社会来临,怎么能让老年人有尊严地安享晚年?今年的青岛市两会上,如何应对老龄化仍是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在青岛市政府2020年12件市办实事中,养老工作占了一席之地,而发展居家养老,今年也被提到重要位置。
市人大代表谭兰希望阿尔茨海默病进大病医保
谭兰,青岛市人大代表,青岛市市立医院副总院长、脑科中心主任,在阿尔茨海默病以及癫痫等病的研究治疗上颇有造诣。
谭兰表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人口预期寿命逐年提高,长寿也伴随着各种老年疾病的到来,人老了、病了,自理能力差了甚至不能自理,需要人照料。我们中国对老人的照料,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家庭照料,一种是机构照料。
“家庭照料是中国传统的养老方式,但当独生子女一代逐渐成为家庭的顶梁柱时,单靠子女照料很难。”谭兰认为,现有的居家养老模式,需要社会一个很好的引导,包括照料者的培训、法律的健全、诚信的服务等,需要有非常好的监管机构。“青岛前期做了大量的工作,能够实现一定程度的管理,但是远远达不到更规范更有效的管理水平。”对于花钱购买照料老人的服务如何做到让人放心、让老人活得有尊严,谭兰认为政府、行业协会、机构、社区,应该发挥好各自的能量,来做好老人居家照料的工作。
作为神经科医生,谭兰主要进行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谭兰说,阿尔茨海默病有各种致病因素,年龄因素是主要的一点。该病起病年龄大约在65岁,65岁人群的患病概率是8%到9%;80岁人群中,大概有25%的人患病;到了85岁,就增加到30%以上;到了90岁,患病概率达到45%。老人一旦患病,慢慢就不能生活自理了。谭兰表示,患者本身有医疗花费,但更多的花费来自照料。通常,一个陪护照料不了一个患病的老人,而如果请俩,一般的家庭很难承受。
“作为临床医生来说,阿尔茨海默病要早期预防。”谭兰说,从40岁开始,就要预防。有早期症状,需要医生的干预、家庭的关注,这样会使病情发展得慢一些。如果不去干预,会发展得更快,生活质量更低,对自己以及照料者的危害更大。
谭兰表示,这个病目前还没有进入青岛市的大病医保,现在治疗的有效药物也不是很多,经济能力不行的家庭就会放弃治疗。“随着市民预期寿命的提高,现在这已经是一个很‘大’的病了,患者数量不少。”谭兰希望经过综合评估后,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能尽量进大病医保,以减轻病人及家属的负担。
市政协委员王润杰为80岁以上老人提供上门医疗服务
青岛市政协委员、交运集团公司总经理王润杰关注岛城80岁以上老人的就医问题。
王润杰表示,青岛市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超过23万,是为老服务的重点对象。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患病几率的增高,对医疗护理服务的需求也在提高。在当下社会医疗资源相对紧张的大环境下,上门实施家庭医疗服务作为医疗服务的有效延伸和必要补充,对缓解老年人看病难、挂号难、无人陪、行动不便等实际困难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王润杰认为,上门医疗服务,可补充现有免费医疗服务内容,增加老年人福利待遇。青岛对80岁以上老人尚无更多单独的医疗优惠政策。通过对老年人年龄段的细分,提供有针对性的上门医疗服务,能更好满足特殊老年人群的医疗需求,体现政府对老年人的关爱。
此外,上门医疗服务,可更好关照老年人身体状况,减少子女照料老人压力。虽然社区看病解决了一部分老年人看病难的问题,但对年龄偏大、腿脚不利索、居住楼层高、离社区医院有点远的老人来说,社区看病也是困难重重。推进上门医疗服务,老年人既可以享受到贴心的专业入户服务,子女也能安心工作。
对于为老年人提供上门医疗服务,王润杰也提了几条建议:一是扩大常规病上门医疗服务的覆盖范围。对于行动不便、不能自理或者长期卧病在床的老年人,上门医疗服务必不可少。对出门不便的80岁以上(具体划线年龄可据实际情况做调整)高龄老人,建议由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上门提供常规病检查、慢性病管理、定期打点滴治疗等基本医疗服务,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并由政府发放一定的医疗补贴。
二是建立健全老年人医疗档案,提高上门医疗服务的签约履约率。发挥社区医疗服务功能,统筹医疗服务资源,建立健全老年人个人医疗档案,调查摸清高龄居民的需求清单,增加“社区医生”“家庭医生”“共享护士”的签约服务数量,强化上门服务履约率,推进上门医疗服务工作向纵深发展。
三是增加医疗志愿服务,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与各大医疗机构密切联系,定期组织医疗服务志愿者深入社区,开展糖尿病、高血压、精神障碍患者入户随访和慢性病知识等宣传活动,指导社区老人正确服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
新闻推荐
青岛人“哈”啤酒,得先去“打酒”。为父辈们打酒,是多少人童年里最美好的记忆。入夏,去路边啤酒屋拎一袋子当天生产的原厂鲜...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