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平,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二科主任,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学组委员,山东省精神科学学会行为与健康分会常务委员,山东省心理卫生协会老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三届临床心理学委员,《中华行为医学与科学杂志》编委。长期从事老年期精神障碍,双相情感障碍、强迫障碍、应激与创伤相关障碍及情绪问题的临床与研究工作,承担省市级合作课题十余项,先后在BioscienceReports,IntJClinExpMed,中华行为医学与科学杂志等国内外杂志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青岛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青岛市优秀青年人才。
坐诊时间:周四、周五上午老年专家门诊。
□半岛记者王鑫鑫
孙平,江湖人称“平兄”,心直口快讲原则,敢想敢做有魄力。爽朗的性格下却是一张清新气质的脸,微微一笑、魅力无限,是患者眼中名副其实的“美女医生”。从2004年入职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16年来,孙平身披白袍、心系病患,勇做侠骨柔情的女巾帼,剑胆琴心的“女汉子”,护佑生命、义不容辞。近年来,她作为中心老年二科主任,带领全科室人员给生命的末端无限的呵护和关爱。回忆16年前从事精神科的选择,她感慨“命运就像一只大手,把你推向真正属于你的道路。”带着“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的夙愿,39岁的她满怀信心,不断学习,向着为更多的老年人缓解病痛的目标迈进!
秉持从医初心护佑“夕阳红”
精神科领域的人都知道,精神科中的老年科是最难干的。时间倒回到2015年,孙平在面临老年科的抉择时,她犹豫了。她知道,老年科收治的全是老年精神疾病患者,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多、容易发生摔倒猝死等意外事件、面临的风险高、纠纷多、科室还整天被衰老和死亡的气息所充斥。这样的环境,显然跟活力四射、热情开朗的她不符。诸多问题,需要克服,她可以吗?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她一鼓作气,去!从此,成为一名专业的老年科精神医生,践行守护“夕阳红”的使命。
5年过去了,科室在她的带领下蓬勃发展,蒸蒸日上,患者口口相传而来,门诊量激增,床位爆满。在她接诊的病号中,年纪最大的有99岁高龄!好多病号一开口便是“我是你的病人某某某介绍过来的……”为了不辜负这份信任,孙平尽职尽职为病人治好病。“我经常向我科室的医护人员说,留住病号的秘诀是什么?就是给人家治好病!治病救人是医生最根本的职责所在。”
在老年二科,常见的疾病有老年痴呆、老年焦虑抑郁、老年双相情感障碍、躯体化障碍等。目睹病人本身的痛苦和家庭的负担,孙平总是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人生的两端都很神圣,我们不能只谈生不谈死,只愿意接受人的出生却不愿意接受人的死亡,我们应该做的,是给予生命的两端同等的关爱。”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病号,她添加了300多个病人为微信好友,解疑答惑、有求必应。她还建立了科普群,带领病人和家属学习疾病知识,避免看病时走弯路错路。
阅人间无数,品世态炎凉,孙平内心感慨良多,无论怎么变,她从医的初心没有变:“看病就是个良心活,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才能问心无愧。”
新时代勇做精神科“先行者”
从2004年毕业参加工作至今,16年的从医经历中,孙平时常扪心自问:“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好医生?”她总结出的答案是“眼里只有病”。她告诉记者,虽然自己平时嘻嘻哈哈、大大咧咧,但穿上“白大褂”,她就变得很严肃。坐诊时,抛却一切杂念,眼里只有病人的病!作为一名精神科医生,看病时向来“看心不看脸”。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判断病人的病情,对症治疗。
当初选择精神科专业时,她心里也很没底,随着阅历的增长,她越发觉得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她也一直要求自己,要“努力做一个平面镜,看清自己,客观真实地了解病情,不做凸面镜,夸大事实。”“以前别人问我从事什么职业,我一般避而不谈,现在大大方方告诉对方,我是一名精神科医生。”孙平说,通过努力,她找到了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
她自诩是个有个性的人,不落俗套、不墨守成规,与时俱进、敢于创新。新知识层出不穷、新技术迭代更新,不学习就要落后,她时刻保持着警醒,怀揣着这份危机感,勇敢往前冲,致力于做精神科的“先行者”,运用新技术新知识造福更多患者!
预告
下期名医榜是青大附院骨科中心名誉主任邹云雯,终身医学专家,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主要技术专长为脊柱脊髓损伤、脊柱肿瘤、脊柱畸形矫形、椎间盘突出及椎管狭窄的手术治疗,上颈椎手术治疗,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的手术治疗等。市民如果有与此相关的问题,可拨打电话80889698,或加微信与本报联系。
[名医榜]
新闻推荐
在中风的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都出现了偏瘫等后遗症。专家指出,对于这些患者来说,可以尝试一下中医的治疗方法,只要方法科学得...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