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女士家属为郑强(右)送上锦旗。
文/图半岛全媒体记者齐娟
你说巧不巧,三天被同一位医生救了两次……日前,62岁市民汪女士上街买早餐时突然意识不清,重重摔倒在地并昏迷。这一幕,恰巧被晨练的麻醉科医生郑强遇见,他快步上前为汪女士进行气道畅通和心肺复苏,后者逐渐苏醒,赢得抢救先机。被紧急送往医院后,汪女士被诊断出脑动脉瘤破裂。颇为巧合的是,为汪女士进行关键介入手术的麻醉医生竟然还是郑强。12月7日,汪女士的女儿为郑强和神经外科科室送上锦旗表示感谢,汪女士也在当天顺利出院。
老人买早餐昏迷
医生路过伸援手
10月31日上午7时许,62岁市民汪女士到市北同和路附近买早餐时,突然感到眼发黑、喘不上气,随后体力不支“轰”的一声摔倒在地,当时她意识不清、嘴里发出痛苦的声音。这一幕,正好被晨练的山大齐鲁医院(青岛)麻醉科医生郑强遇见,身为医生的他立即上前救助,先把汪女士扶起放到平坦处,然后进行气道畅通、心肺复苏等救治动作。
“其实,在离老人较远时,我就听到了很响的倒地声,到现场一看,老人已经躺倒在地,呼吸变弱且意识模糊。当时就想,不管老人得什么病,先让她呼吸顺畅、保持清醒,这样也能为抢救赢得时间。”据郑强回忆,在将汪女士移到平坦处后,他先将老人的羽绒服拉链稍稍拉开一点,然后双手交叉在老人双胸之间用力按压。
“一二三、一二三……”经过郑强几个回合按压之后,汪女士气息变强,意识也逐渐清醒。
随后,路人拨打急救中心电话,汪女士被送往附近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神经外科接受治疗,正是郑强的一番抢救为她赢得抢救先机。
动脉瘤破裂告急
手术台上再相遇
汪女士被送医院后,神经外科主任王志刚团队接收了老人,最终诊断她为脑动脉硬化导致的动脉瘤破裂,情况严重危及生命,需要立马进行手术。
“动脉瘤这种疾病来得迅速且凶险,大多数患者因为得不到及时救治,最终失去生命。这名老人在被送来之前,郑强医生对她进行了气道畅通、心肺复苏等一系列动作,让老人意识逐渐清醒,不至于一直昏迷,为我们抢救赢得时间。如果当时没人管她,说不定后果不堪设想。”王志刚告诉记者。
根据汪女士的病情,王志刚团队决定对她进行微创介入治疗,不需要开颅和暴露脑组织,仅需微创打开病人其他部位,导入导管完成手术。
11月2日上午8时许,汪女士被推进手术室进行微创手术。巧合的是,当天为她进行麻醉的医生,就是之前主动出手救助的郑强。
“看病人资料时,不知道是被我救助的那名老人。一上手术台,巧了,没想到我能亲自为她做麻醉,感叹这个世界真的挺奇妙。”最终,在郑强的参与下,王志刚团队成功为汪女士找到出血动脉瘤,并进行微创介入手术。术后,汪女士历经脑部积水、脑高压以及分流管分流手术,历时一个月才无生命危险。
“我妈是幸运的”
家人送锦旗感谢
12月7日,汪女士历经一个多月的治疗,顺利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出院。当天下午2时许,汪女士的女儿王女士特地为郑强以及王志刚团队送来锦旗,表达一家人的感激之情。
“母亲晕倒时,有几分钟时间意识不清陷入昏迷,如果不是郑强医生的急救,不敢想象之后会是什么样子。”王女士告诉记者,她是汪女士唯一的女儿,平时上班比较忙,很少能顾及父母。这次母亲出事,她现在想想都很后怕。“希望所有的儿女对自己家老人多上点心,他们年纪大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出现意外,我妈是幸运的,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这么幸运……”王女士感慨道。
王女士表示,母亲出院后,她将请一段时间假进行陪伴,直到母亲完全康复。
“所谓的动脉瘤,是血管壁上鼓了个包,像颗不定时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破裂。因为动脉瘤有随时破裂可能,一旦破裂死亡率比较高,也有可能留下严重残疾,影响患者以后的生活质量。”据王志刚介绍:“目前,药物治疗无法使动脉瘤消失,这需要进行介入栓塞处理。”
王志刚提醒:“有脑动脉瘤的人,首先要避免情绪激动、避免劳累,同时要注意低盐饮食,以清淡饮食为主。如果有高血压,需要按时口服降压药物,避免血压波动,然后需要及早进行治疗。”
新闻推荐
近日来,“新时代文明实践”成为中韩街道的热词,2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全部完成挂牌,标志着文明实践有了全新“阵地”。举办...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