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自市政府新闻办12月11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十三五”时期,青岛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聚焦营造创新创业生态这个关键,发起科技引领城建设攻势,不断增强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打造国家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多个科技创新指标持续在全省领跑。
科技创新平台诞生多个“首次”
“十三五”期间,青岛着力布局高端平台,通过建设重大创新平台、培育大科学装置群、布局产业创新平台等方式,为全市创新创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五年来,青岛的科技创新平台上诞生了多个全国乃至全球“首次”的突破性成果。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自主研发万米级深海水下滑翔机刷新了下潜深度世界纪录;国内海洋领域首个冷冻电镜中心在青建成;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的轨道交通车辆系统集成国家工程实验室、高速磁浮实验中心、高速磁浮试制中心等重点项目完工,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样车成功下线并试跑成功;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打造了重大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创建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聚合物新材料、5G高新视频3家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以及4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市级技术创新中心306家。
多个新兴产业项目落地
在各类创新平台上,青岛着力强化产业培育,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卓有成效,头部企业纷纷落地,城市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赛道上持续“狂奔”。
“十三五”期间,青岛多措并举,推进企业发展提速。累计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226.61亿元、惠及企业数量近8000家次;高企所得税减免金额超92亿元,惠及企业数2140家次,两项指标均居全省第一;落实研发投入奖励共7.5亿元,惠及企业5021家次。
五年来,青岛吸引了多个新兴产业项目落地。在生物医药领域,引进中科院理化所建设未来大健康技术创新研究院,与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合作建设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生物医药成果转化基地。在高端制造领域,与中国工程院在智能新能源交通、智能制造、智能建造等领域合作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与北京建工集团在智能建造、资源循环利用、环境修复、装配式制造等领域开展合作。在新材料领域,与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签署合作协议,推动中科院 “仿生合成橡胶”先导专项落户;支持川大青岛研究院与青啤联合开发啤酒包装材料,实现瓶盖密封垫材料完全替代德国进口。在信息技术领域,推动 “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项目签约落地,打造国家级空间信息产业国际科技创新园。
创新创业生态日益完善
不久前闭幕的2020青岛创新节,十大高科技项目签约落地、带动新增投资500亿元。这是五年来青岛创新创业生态日益完善的缩影,这座青春之岛正在吸引着更多有志之士前来共建创业城市。
“十三五”期间,青岛设立总规模500亿元的科技创新母基金,目前,子基金总规模达50亿元,首个直投项目也已完成交割,围绕企业成长发展全周期的“智库基金—成果转化基金—种子基金—天使基金—产业基金”扶持链条已经成型。
青岛以平台思维打造标杆孵化器。目前,全市孵化机构达341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和国家备案众创空间达99家。
五年来,青岛着力推进流程再造,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各项服务提质增速。对办理免税的技术开发和转让合同登记缩短至当天办结,将外国人工作许可办理时限缩短为10个工作日,两项业务办理速度均达到全国同类城市最快。
观海新闻/青报全媒体记者 耿婷婷
新闻推荐
银行理财子公司加速跑!民生银行获批筹建后队伍扩容至24家,发行产品已超2500款
见习记者|曾仰琳银行理财子公司再添“新兵”。12月10日晚间,民生银行(600016.SH)公告称,近日,本公司收到《中国银保监会关于筹...
青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岛,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