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艺术是什么样的?是不是像教科书上那样?“那只是书本知识,而展览中的作品是活生生的艺术家正在创作的,是新鲜的,是今时的东西。”林继昌强调在展览现场,敏感的观众会因为打开视野而激动。
第一波去参观展览的青岛观众,大多是热爱艺术的市民或者正在学习艺术的学生们。“看到很多国家艺术家的作品,感受很不一样。”喜欢观展的杨先生表示,这次展览看到的作品风格多样,“很多作品形式以前没有见过,比如一些抽象画,跟我以往看到的表现形式很不一样,挺有意思的。”他觉得一些雕塑和装置作品也很有趣,感觉很时尚。“我们青岛需要这种很时尚很当代的展览活动,毕竟青岛是个时尚现代的城市,我们就应该有突破传统的意识。”裴小姐很坦然地表示“其实无所谓看懂看不懂,我只希望有所感受。”比如展览中有两幅外国艺术家的作品,黑白色调的《面具》和艳丽色彩的《情欲》,“它们不在一个展厅,也不是一个艺术家的作品,我把它们看做一组对比——我们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表象’远不如私密的‘自我’鲜明。”一群爷爷奶奶是观众中的一道风景,作为高中同学,他们经常一起观看展览,这次从报纸上看到展览预告,就相携而来。他们更喜欢色彩强烈的作品,而关于林则徐后代的影像作品也让他们驻足许久。“我们想多一点精神上的享受。”
“年轻人很容易看懂当代艺术,有时候小朋友甚至看得更直接。”崔建军也是文献展的参展艺术家,作为高校美术教授,他鼓励学生甚至市民们多看展览。当代艺术家是个体精神产品的创作者,“一类艺术家沉思在自己的空间里,无论用什么形式,表达的都是自己对世界的理解,注重个体性;还有一类艺术家强调关注社会问题,关注社会情绪。但是他们都是表现个体对世界的理解。”崔建军认为,艺术家创作出来的艺术视觉效果,会影响到观众,唤起观众的感觉,“观众会逐渐从视觉感触进入艺术语境,从而‘看到’艺术家的思考。”
新闻推荐
本报12月19日讯19日晚,由2020年全国青少年体育冬令营(山东站)暨“中国银行杯”青岛市迎冬奥冰雪节暨青岛市第二届冬季全民健...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