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秋季学期即将结束,青岛华夏职校、青岛高新职校、青岛电子学校等中职学校里,不断有新面孔加入到高二年级。放弃普高学籍转入职高,将赛道从夏季高考转换为职教高考,朝着全新的目标奋力起跑,是这些新面孔的共同选择。记者采访了解到,作为全市综合高中试点后的首批普职互转“受益者”,今年青岛共有2756名学生放弃普高学籍转入职高,或单独编班或随班就读,他们将与这些中职学校原有的2019级学生一起,迎战2022年的职教高考,争夺总计7万人的本科计划。
“一对一”授课课程全“订制”
这个班上课堪比“私教”
4位专业老师带6名学生,绝对的“小班化”教学,让老师对每名学生的专业成长心中有数;从会计、商贸等专业课到语数外文化课,每门课程都享受“私人订制”,对于薄弱学科还有老师专门“开小灶”……师生比“奢华”到堪比“私教”,这不是哪所“天价”贵族学校的授课现场,而是青岛华夏职校2019级18班普职融通班18名学生每天的真实课堂。“从入校第一天起,学校就对这些从普高转学籍而来的学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单独编班、订制课程、独立课表、全员参与学校活动,校长还跟他们座谈,了解孩子们对新学校新课程的适应情况。”班主任刘静告诉记者,作为青岛普职学籍互转第一批“吃螃蟹”的学生,今年新学期,18名高中生经过申请、面试等多个环节,从普高转入青岛华夏职校,成为了学校普职融通班的新高二学生。
考虑到学校原有的2019级普职融通班学生已经进行了一年的专业课学习,直接插班就读教学进度难以兼顾,华夏职校决定对这18名转学籍而来的学生单独编班,从零开始补专业课。“这18名学生中,有12人选择了会计专业,6人选择商贸专业,无论是会计还是商贸,每个专业我们都配备了四五位专业课老师,所以他们专业课是真正的小班授课,授课内容是为这个班专门订制的。”语文老师刘静介绍,不仅专业课完全订制,就连语数外三门文化课,同样由老师单独设计,进度既区别于普高,又与其他原有的普职融通班有所不同。“班里学生少最大优势就是老师对每个孩子都能关注到。”刘静说,绝对的“小班化”让班里每个学生都处于课堂和老师关注的“C位”。
从班里“小透明”到绝对“C位”
二次选择换来全新“成长跑道”
“原来的普高全班50人,因为在班里不突出,我常常一天都说不了一句话。但来了华夏后,老师同学全认识我,每节课老师都会提问我,对我的关注度一下子就高起来了。”从曾经的班里“小透明”到现在每节课的绝对“C位”,作为这个新班级里商贸专业的“学霸”级人物,学生小孙感受到了自己二次选择后的改变。小孙告诉记者,中考时自己分数恰好在分数带,选择调剂进入了普高,但进入普高后,随着所学学科的增多和学业压力的增加,小孙在理科学习上的短板越来越明显,自己的状态也有些浑浑噩噩。
高一结束后,小孙所在的普高专门组织了学生和家长说明会,传达有普职学籍互转这一政策。一直对电子商务、市场营销感兴趣的小孙,果断选择了转学籍,从普高进入了中职学校。“这个孩子在专业上特别有悟性,专业老师多次反馈,说他在专业上很有天赋,成长特别快。”学校教导处副主任田甜介绍,与中考填报志愿第一次选择时的茫然不同,这些转学籍而来的学生,都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着更明确的认识,也了解自己的特长和短板,二次选择有挑战更有魄力。
“据我了解,班里的孩子有的家人从事会计行业,有的父母就是企业经理,对会计和商贸这些专业本身就有深入的了解。18名学生都是自己做的决定,非常有主见,也非常有魄力。”班主任刘静感慨,高二重新起跑接触专业知识,把跑道从夏季高考转换为职教高考,对这个全新班级的学生和老师而言,他们面临的挑战显而易见,而作为岛城第一批试水普高转中职的学生,他们承载的期待与意义同样重大。
“是压力也是动力吧,学校给我们传递的信号就是,既然学生和家长选择了我们,我们就必须把这个班带好,交出满意答卷。”备课花费更多心血、课余时间拉着学生补课、课上给予更多关注……刘静说,入学3个月学生们精神状态的改变,让老师们对这些付出甘之如饴。
新闻推荐
学校教育年会“最美家长”站“C位” 全校海选“最美家长”征集家风故事 青大附中请来家长年会“开讲”
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年会,却把家长送上了“C位”,为“最美家长”颁奖,更请来家长现场给老师“开讲”,还启动家长节全校范围内...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