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村河上游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文/图半岛全媒体记者徐杰
城市因水而美丽,水因城市而变得更具魅力和浪漫,城市与水,相得益彰。这对于有多条河流横贯城区的李沧来说,效果尤其明显。新年伊始,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李沧区城市管理局致力于河道生态建设,打造幸福美丽河湖,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已成为市民生活中的常态风景。据了解,依托河长制,李沧区初步建立了覆盖全区的河湖智慧化平台,河湖养护管理全面进入信息化阶段。
碧水映衬高品质城市环境
眼下尽管已是寒冬,岛城摄影爱好者辛先生依旧每周六固定到李村河边打卡,蜿蜒的李村河畔景色正浓,七彩的树叶撒在石径、落在池塘、点缀在碧绿的河水中。“春天拍嫩芽、夏天拍荷花、秋天拍枫叶、冬天拍白雪……一年四季都是美景,我在这里找到了很多创作题材,生活在河边美景相伴,甚是幸福。”辛先生边说边摁下快门,一幅幅美景定格在相机中。
碧水映晴空,受到市民追捧的不只有李村河的美景。据了解,李沧区水系发达,有多条河流横贯城区,宛如一条条翠玉腰带,主要有李村河、楼山河、板桥坊河三大河系,共计有李村河及其支流张村河、金水河等14条河流,河道总长约67.5公里,流域面积达83平方公里。
近年来,李沧区城市管理局不断加大河道综合整治力度,一条条河流碧波重现,水鸟纷飞、鱼儿畅游、游人如织,成为居民亲水乐活的新空间……碧水清澈灵动,映衬出了李沧高品质的城市环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这里找到了完美印证。
河湖养护管理全面信息化
满目美景非一日之功。近年来,李沧区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为宗旨,大力推进河道生态文明建设。2017年以来,李沧区全面推行河长制,建立起了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区、街道、社区三级“河长制”组织体系,引进了管道监测机器人,搭建了APP智慧化巡河平台,实施了河道生态修复和美丽示范河湖建设。
通过这些创新探索,李沧区积累了“治河先治污,强化生态修复”“引入海绵理念,突出人文底蕴”“提升治水效果,满足行洪需求”“突出产业功能,放大治河效应”等河道整治经验举措,河道环境面貌全面改善。
“举例来说,为消除河道污染点源,我们率先在全市引进管道监测机器人和管线潜望内窥镜,污水排查准确率近100%,整治沿河污染点源400余个,全区已全面消除黑臭水体。”李沧区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举例介绍,通过河道清淤、景观提升、雨污分流等措施,李沧区实现了河道生态环境全面提升。并依托河长制建立了覆盖全区的河湖智慧化平台,实现河道全流域视频覆盖、重要断面水质监测、雨量实时测量、资产在线操控,打造河道保护监管利器,河长制、河道养护管理全面进入信息化阶段。
生态景观河道成李沧靓丽名片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李沧区已成功实施了李村河上游、中游、大村河、板桥坊河、楼山河流域综合整治,整治长度24公里,增加河道绿化面积170万平方米,整治污染点源260余处,全面提升了河道生态面貌,改善了周边群众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其中,胜利桥、楼山河、重庆路3个市控以上河流水质断面均值都实现达标,国控李村河胜利桥断面均值由劣V类达到三类水质标准,李沧区获补2019~2020年度全市水环境质量生态补偿资金650余万元,列各区市第一名。
经过综合整治,李村河上、中游,大村河、板桥坊河、楼山后河上游景观河道已成为李沧区靓丽的生态景观长廊。其中,李村河上游综合治理一期工程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李村河中游在李村大集搬迁后,融入大集文化、生物栖息、健康绿道、海绵理念等,昔日“臭水沟”变身为主城区最美、最长的城市景观河,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化为了生动现实,荣获“山东省人居环境范例奖”。
据介绍,在下一步工作中,李沧区将进一步深化落实河长制,加强河道管理和维护,加大河长巡河履职,落实河道管护责任,不断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保障河道生态面貌,全面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生态目标。
新闻推荐
本报1月4日讯3日中午11时左右,王元香驾驶224路车从南丰路发往东海西路,行经瑞昌路和南昌路交叉路口时,发现马路中间横着一个...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