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记者汪院萍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每天奔波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他们经常与高风险人群密切接触,他们在车轮上与时间赛跑,他们需要24小时随时待命,他们就是疫情防控转运司机。他们每天都在疫情防控第一线,虽没有医生的回春妙手,却也在自己的岗位上书写着属于他们的抗疫故事。
家人都是党员,我也不能落后
孙浩楠是西海岸新区机场疫情防控专班的一名转运司机,来专班之前,他是交运集团米图出行的优秀驾驶员,入职一年就被评为当年的先进个人。和专班的很多工作人员一样,他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就是疲惫,虽然全程戴着口罩,但记者依然可以看见他大大的黑眼圈。
提起来专班工作的初衷,孙浩楠笑了笑说:“我爷爷、父亲和爱人都是共产党员,我爷爷还曾当过民兵,一家子党员,我也不能落后啊。”孙浩楠告诉记者,他来专班工作家人也是十分担心,但是最终全家人还是支持了他的决定。“当时回家告诉家人这件事的时候,父母和爱人都很担心,家里气愤都变了。我爸坐在沙发上沉默了一个小时,最后说了一句你去吧,这个活总得有人干。我爱人是社区工作的,又是共产党员,担心归担心,但对我的决定还是非常理解。”
从进入专班到现在,孙浩楠还没有真正意义上和家人团聚过。刚开始是没法回家,后来是不敢回,每次回去都是在门口看一看,隔着老远说几句话。“有一次回去,孩子看见我就要跑过来抱我,可是我不敢呀,只能躲开,走的时候孩子跟在后面哭着跑了好远,想想也挺心酸的。”
抱着行动不便的老人上下车
据孙浩楠介绍,转运司机的工作主要是把需要隔离的人员送到隔离酒店,把隔离结束的人员定点送回家。当然,他们的工作地点可不仅限在机场和西海岸新区,有时候还要去别的区市把隔离结束的人员接回来,跑得最远的一次是去了德州。本来每辆车除了司机还要配备一名工作人员,但是为了节省人力,西海岸新区机场疫情防控专班的转运司机都是独自行动,什么活都自己干。
转运工作时间长压力大,但能够把所有人安全送到隔离酒店或者送回家,并且得到他们的理解,孙浩楠和他的同事们就觉得是值得的。“一次,一个美国直飞青岛的航班上有个老太太,年龄比较大,腿脚不方便,大巴车上不去,我就主动请缨,开着我的车去送。老人上不去没办法,我就抱着她上下车,把她安全送到了隔离酒店。当时也有后怕,毕竟抱着她需要面对面,但是没办法。”
一句感谢一个鞠躬,所有疲惫都没了
疫情期间,在社交平台上我们经常会看到有旅客因为长途跋涉的焦虑发脾气,对疫情防控工作人员态度恶劣的事情,但孙浩楠告诉记者,他可能运气比较好,碰到的人都很好。其实这哪里是运气好,只是因为他的工作做得细致到位。孙浩楠话比较多,虽然一直戴着口罩看不清他的脸,但能看得出他一直是微笑着讲述他们的故事。据孙浩楠介绍,他通常会在转运途中和车上的人聊聊天,有意识地对他们做一些心理疏导,减轻被隔离人员的心理压力。
“我碰到的人都很好。有一次一个小姑娘在转运过程中与父母走散了,需要我把她从胶南的隔离酒店带过去和父母汇合。那时候其实我已经一天一夜没休息了,确实很累。小姑娘人也很好,一路上一直在说不好意思,耽误你休息了,我就安慰她,告诉她没关系,只要他们平安就好。到了酒店门口,我正在找酒精进行消杀,一位同事拉着我说快看,小姑娘给你鞠躬。我抬头看到的那一幕,真的是挺感动的,感觉一身的疲惫瞬间没了。”
据了解,孙浩楠是西海岸新区疫情防控专班常驻的14人之一,除了出色完成自己的转运任务,他还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去帮助其他人搬行李。孙浩楠告诉记者,专班的所有人都很累,他能多搬一件行李,其他同事就能少搬一件。到目前为止,孙浩楠已经收到6封感谢信,是专班工作人员中最多的。
西海岸新区机场疫情防控专班部分转运驾驶员。
新闻推荐
本报1月6日讯1月3日晚,青岛城阳交警城阳中队在春阳路与中城路路口查获了一名酒司机。该男子不仅酒后驾车,还载着自己念高中...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