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停车难,是一场汇聚多方智慧,凝聚各方力量的深层治理。而此次“倾听与商量”活动,更是一次汇聚委员智慧、大众智慧、专家智慧和科技智慧,共同解决停车“难点”的有益尝试。
活动中,就如何破解老城区停车难问题,市政协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他们普遍认为,老旧小区地面空间极为有限,注定了治理是在“螺蛳壳里做道场”,需要“绣花功夫”,老旧小区内部环境千差万别,造成停车难的直接原因复杂多样,深层治理既需要宏观上的政策法规,也需要微观上的“中医针灸点穴”,通过一区一策、一地一策,一路一策,灵活解决老旧小区停车问题上的痛点,最终“连点成线”,“织线成网”,推动老城区停车难问题的解决。
针对老城区停车空间有限问题,政协委员李秋航建议,未来应向“天上地下”要空间,借助人防工程,拓展停车空间,在老小区或周边地段进行人防工程地下停车场建设。“在老旧小区周围,一般都配套了学校操场、公园绿地或者篮球场等,通过施工改造,在保证上层设施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在其地下建设停车场,实现扩展停车空间的目的。”李秋航说。此外,她还建议说,对老旧小区原有停车泊位,要科学实施管理,交警部门可以协助设计小区内部道路“微循环”模式,合理施划,扩展停车空间。
破解老城区停车难,大众智慧同样不可小觑。建成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湛山小区,小区内的停车资源极度匮乏,是老旧小区停车难的一个缩影。据调查,周边地上划线车位约460个,此外有550多辆车违法停在人行道及车行道上。开车十分钟,停车半小时,白天上班停车难,晚上回家没车位,是湛山小区很多车主挥之不去的困扰。但这一难题已迎来了解题之法。湛山街道办事处湛山社区居委会主任辛凯介绍,解决湛山小区停车难,依靠的是大众智慧、基层智慧。“新湛二路人防停车场目前正在紧张有序地建设,这里原本是一个废弃多年的‘大坑’。经过社会各方的努力,2020年2月份这个停车场开始施工建设,未来可提供575个地下停车位,将极大地缓解周边居民停车压力。”他说。项目承建方青岛海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大涛则表示,该项目停车系统将采用技术先进的AGV机器人智能停车设备设施,车辆到达指定区域后,就会有智能机器人帮助将车辆转移到最优位置,非常便利。
解决老城区停车难,还需要汲取更多的“专家智慧”。作为香港华瑞建筑规划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的专业人士,市政协委员何文青表示,老旧小区寸土寸金,停车空间来之不易,要最大限度地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在活动现场,他分享了中国香港的经验,“作为中心城区人口密集的城市,香港在每个区都建有市政综合大楼,大楼里面配置了菜市场、图书馆、室内体育馆等各类生活及娱乐设施,同时,楼内建有大量停车设施,实现了人口密集地区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符合社会经济效益。”何文青建议,青岛也可借鉴其做法,由政府投资建设,或给予民营开发单位一定的优惠条件,鼓励其将停车场与市政设施统一建设,助力解决老城区停车难题。
根治老城区停车难,更需要向“科技”要“智慧”。目前立体车库在深圳、杭州等城市得到了普遍的应用,表明立体停车是拓展老旧小区停车空间的一把“钥匙”。但早在2000年初就被引入的立体停车建设,在青岛一直都不温不火。调研中,市政协委员、中州蓝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包德勖发现,中铁中心大厦地下停车场,4层的车库停得满满当当,但B1和B2层的大量机械车位却全部闲置。凯越中心、福彩大厦、远雄大厦和新华大厦等写字楼均配备有立体停车位,但也基本处于空置状态。就此,他建议,机械立体停车场要克服在青“水土不服”问题,必须规范行业标准,明确车位尺寸,保证产品质量,开发建设单位要通过技术改进简化操作,并加强车位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确保设备性能稳定、安全可靠。
此外,代表智慧立体停车前沿技术的智能立体停车塔库备受关注。据悉,这项技术2019年被引进青岛,作为开发建设单位的代表,华通石川岛停车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金磊介绍,从日本引进的这种EP智能立体停车塔库技术,能在50平方米的土地上提供40个车位,实现土地资源利用最大化。且塔库实行全智能化控制,通过手机软件,可以预约车位,预约取车,并轻松实现一键存取车,平均1分半就能完成存取车过程,非常便利。
新闻推荐
如果2020有最魔幻事件的评选,他的离去肯定会有一票。韩影史上,甚至在世界电影范围内都极负盛名却充满争议的导演金基德,因新...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