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您认为真正的国际学校是什么样子?
池铮铮:近20年在北京顺义国际学校工作的经历,让我产生了一个念头——受纯西方教育的中国孩子,不是纠结身份认同的问题,就是成为一个“外国的孩子”,因此我希望在自己有生之年能为中国孩子的教育做出力所能及的努力。在我看来,教育的意义在于启发和引领,启发孩子本有的智慧,引领他们去书写自己的故事。而国际教育的精髓,是要培养身心健康的孩子、培养孩子丰富的精神世界,让孩子们热爱生命,并成为具有国际生存能力、为社会做贡献的中国人。因此所谓的国际学校,是要具有中国特色新时代的教育体系,这也是我在青岛新东方双语学校要致力于去一点一滴实践、去踏踏实实落实的——做中国特色新时代的教育体系。
教师要以孩子为中心言传身教
记者:您深耕教育行业几十年,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教师,怎样保证一线教师将教育理念准确地直接传递给学生们?
池铮铮:一个孩子就是一个世界,每一个孩子成长的文化环境不同,就是一个个不同的世界。所以在教育上,我将带领青岛新东方双语学校的教职员们用心去陪伴每一个孩子,为他们量身打造教授内容。我也要求青岛新东方双语学校的每一位教职员,都能以孩子为中心去工作,言传身教,让孩子知道在学校里老师是值得信任的,是可以引导他们解决问题,指引方向的人,以新东方“学识深厚、快乐励志、用心负责”的良好师德展示新时代教师的形象。
拥有独立人格成为终身学习者
记者:在当前快速发展的国际社会中,您觉得应该培养什么样的学生?
池铮铮:“孩子只有分数赢不了未来的大考”,当前,多数家长和老师的“满意”标准局限在孩子的分数上。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时代教育,要教会孩子如何智慧的学习,每个孩子都有应试的能力,成绩好坏只是取决于有没有受到好的课程体系培养。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除了知识点的教授,要加以引导,来帮助孩子吃透内容,而不是通过大量的机械的作业习题来进行记忆。青岛新东方双语学校秉承俞敏洪老师提出的教育理念:“终身学习、全球视野、独立人格、社会责任”。这些能力是要从孩童时代从日常生活中逐渐培养的。希望在这个理念贯彻和实践的过程中,能够让我们的孩子不但身心健康,而且能够充满能量的去面对他们未来的人生,让他们有足够的胜任能力去创造未来。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杨健
新闻推荐
半岛全媒体记者姚文嵩“十三五”期间,市财政持续投入资金共计2200余万元,支持打造“书香青岛”文化品牌,完善全民阅读...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