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乐福名达店“临近保质期商品”特卖区域。文/图半岛全媒体记者陈源
近日,“每年210万人在网上选购临期食品”“如何看待210万人网购临期食品”等话题冲上微博热搜榜。从微博上的回复可以发现,不少年轻人都在买临期食品,甚至有人成了“资深买家”。那么,临期食品是什么?为什么近几年火了起来?记者进行了相关调查。
临期食品“火”了
年轻人成为购买主力
临期食品是指即将到保质期、但仍在保质期内的食品。这些食品在剩余期限上有的短则几天,有的长达数十天,售价仅为原价的20%至50%。这种买打折食品的行为,乍一听像是勤俭持家老年人的购物习惯,但其实不然,年轻人才是这股风潮中的领头羊。
在豆瓣的“我爱临期食品”小组,聚集了3.4万临期商品爱好者,在小组里分享各个城市的临期食品超市地址以及临期食品购买攻略等。除此之外,在小红书上,关于临期零食的心得笔记有上千篇,在淘宝、拼多多等平台上,也有专门的临期食品店铺,不少年轻人都收藏购买。在B站上,一名UP主制作了一期临期食品开箱视频。视频中,平时一盒售价8元的饼干,距离保质期还有5个月,9.9元居然能买到4盒。当然,也有些“不划算的买卖”:20包mini薯片16.9元,和正价差不了多少;9.9元购买的“进口”饼干居然是山寨品牌……
临期商品以进口为主
价格多为原价的5折左右
据了解,不仅各大电商平台有临期食品的专卖店,在一些线下商超里,也都专门设立了临期食品货架。那么,青岛的商超里有临期食品区域吗?价格和品类如何?
在青岛家乐福名达店靠近超市出入口的地方,有一个“临近保质期商品”的特卖区域。用较大的字体写着“大清仓”“2折起”等,并且也注明:“临近保质期商品,请在保质期内食用完毕”。陈列在这个区域的商品不只有食品,还有洗衣液、沐浴露、牙膏、牙刷等日用品,其中大部分都是进口产品。食品方面,荷兰黑白淡奶(376毫升)保质期至2021年5月5日,正常价16元,出清价3.2元;得科西西里风味意大利面酱(200克)保质期至2021年7月31日,正常价17.8元,出清价8.9元;家乐鸡精调味料(450克)生产日期是2020年2月17日,保质期15个月,正常价12.9元,出清价6.4元。日用品方面,新西兰红印小苏打牙膏(100克)保质期至2021年7月24日,原价42.8元,出清价21.4元;强生婴儿普通沐浴露(500毫升)保质期至2021年8月30日,正常价36.5元,出清价18.2元。
在一条马路之隔的香港中路盒马鲜生也有一个“临近保质期商品销售区”,陈列的物品以食品为主:五木熊本红辣椒风味拉面(103克)保质期至2021年6月22日,出清价为原价的5折;DJ&A阳光香脆香菇蔬菜干(100克)保质期至2021年6月15日,出清价为原价的5折;嘿棒威士忌配制酒(330毫升)保质期至2021年6月5日,出清价为原价的5折;皇家来了长汀豆腐干(100克)生产日期为2020年9月9日,保质期9个月,出清价为原价5折。
由此可见,商超的临近保质期商品的价格大多在原价的5折左右,有的价格甚至更低,保质期大多距离标注的日期还有几个月,这个保质期对于小容量的商品,且当下食用的话比较划算,对于容量较大的商品可能较难用完。
“临界食品”有明确界定
莫贪图便宜忽略产品质量
据悉,《食品经营管理规范》中对“临界食品”有明确界定:保质期为1年以上的,期满之日前45天;保质期为半年以上不足1年的,期满之日前20天;保质期90天以上不足半年的,期满之日前15天;保质期30天以上不足90天的,期满之日前10天;保质期16天以上不足30天的,期满之日前5天;保质期少于15天的,期满之日前1至4天。
青岛家乐福名达店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家乐福的临期商品货架以百货为主,一般距离保质期一个月左右会上架,也会关注保质期随时下架。另外,临期商品的退换标准和正价商品一样,大家可以放心购买。
业内人士提醒,临期食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在节约资源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但由于其可食用期限的特殊性,在热销的同时,也有一些现象值得重视。例如,某些商家未对临期食品进行明确提示,仅标注“特价”;某些电商平台因为价格低廉就附带“不支持退货;无法保障产品运达状态;食品挤压泄气不赔偿”等霸王条款,显然有损消费者切身利益。这就需要监管部门加强行业监管,商家提高自律意识,相关平台做好监督责任,同时消费者也要擦亮眼睛,不要因为贪图便宜而忽略产品质量。
新闻推荐
本报讯日前,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暨2021年青岛市“即发杯”乒乓球比赛在青岛天罡国际乒乓球交流中心开幕。青岛瑞源...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