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记者王丽平
“看到‘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着陆,内心非常激动,这也是我们预期的结果。”5月15日一大早,青岛海丽雅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海丽雅”)技术中心副主任徐连龙激动地对记者说。
徐连龙介绍,在“天问一号”项目中,海丽雅主要负责两项技术,一是为火星着陆提供伞绳与伞以及探测器链接的连接技术,二是参与火星探测计划中的“着陆试验”。
据了解,此次火星探测任务中,最核心、最难的地方,就是探测器进入火星大气后气动外形和降落伞减速的过程,只有一次机会,必须确保成功。而海丽雅参与的这两项工作都是服务和应用于探测器进入火星大气后着陆过程这一最为核心和关键环节。“这让我们倍感压力,也深感荣幸。”徐连龙说。
据介绍,火星探测器从130多公里的高空进入火星大气,时速高达21000公里(每秒5.9公里),要在短短七分钟的时间内,让探测器的速度降至零,从而实现安全着陆。这也是所有火星探测任务中技术难度最大、失败概率最高的关键时刻,被称为“黑色七分钟”。
如何确保火星探测器在历经“黑色七分钟”后,着陆器降落伞的伞绳与着陆器以及降落伞依然完美连接,是徐连龙和他的团队需要攻克的难题。
“经过上万次试验,我们最终发明了绳索插接技术,这个技术能够最大限度提高伞绳强度、减少强力损失,确保着陆器安全。”徐连龙介绍,这项技术可以通俗理解为“自锁技术”,当受到的冲击越大绳索的牢固度也越大,所以,能最大限度确保绳缆在穿过“黑色七分钟”后能安然无恙。
新闻推荐
本报5月14日讯13日,科睿唯安发布了最新ESI(Es-sentialScienceIndicators基本科学指标)统计数据,青岛大学分子生物与遗传学(Mole...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